在《妖猫传》上映后,我被这部电影透露出来的唯美场面吸引去看了这部戏,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票价,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妖猫传》的导演陈凯歌花费了巨资来实景搭建电影场景,展示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的好,在电影院里看到那些场面,尤其是其中的重头戏极乐之宴非常漂亮,在所有电影里也是很难得的了。
而除了景好,人演员也有很出色的,张雨绮饰演的春琴确实很妩媚,杨贵妃也很漂亮,导演算是把她的美发觉了出来,主角黄轩饰演的白乐天也完成地挺好,刘昊然的白龙少年可以说是全剧最好看的人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张鲁一饰演的唐玄宗,尤其是他表演的那段打鼓,在电影院里看非常震撼,特别具有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大的缺点,我看的时候感觉主线非常不明确,剪辑地有些乱,突然就穿插到另一条线上了,而主线是破案吗,不明白,支线又表达什么呢,它对主线的意义在哪里?仅仅是写贵妃的死亡?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主要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尤其是空海这个角色感觉没有太大的意义,演员也表现的不是很好。
总的来说,《妖猫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场景挺美,剧情不怎么样,它没有讲明白。《妖猫传》影评300字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是电影里妖猫引领白居易和日本高僧空海去寻找李白诗歌里歌咏的杨贵妃。当这句诗句出现在电影里时,你就不得不为这句诗着迷。云朵也想身披七彩霓裳羽衣,更何况是窗外娇嫩的花朵呢。而身处深宫的杨贵妃又该是怎样美艳。云朵、花朵都比不上她的天姿国色。
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一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对白居易、李白、杨贵妃这三位有名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根据部分史实的故事延伸重构。将大唐盛世和大约三十年后白居易所处的历史时代进行了联接。李白写《清平调》赞美杨贵妃,白居易写《长恨歌》歌咏永恒的爱情。虽然《妖猫传》是表现出了幻术师对杨贵妃的一往情深,而不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或许《长恨歌》写的也只是平常人之间的永恒的爱情,不掺假,平实而又安逸。
《妖猫传》的故事视角新颖,同时又饱含了人文情怀和悬疑,让看电影的人儿在一开始就被抓住。我倒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借用《长恨歌》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她,站在了大唐的巅峰,所有人,都说爱她。
玄宗说爱她,爱她是因为,她是大唐全盛的标志。其实,贵妃更是玄宗个人魅力的标注:天下是他的,美人也是他的。只有他,才配拥有贵妃。
当王朝鼎盛,贵妃是玄宗最好的代言人;当浮华散去,再也没有贵妃生存的土地。
我们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尽丑事。
马嵬驿之变,贵妃哥哥杨国忠的人头落地,下一步,守卫皇城的乱军,要贵妃的人头。王不可能让贵妃的人头,成为他妥协的信物。如果贵妃可杀,皇帝亦可杀,皇权的威严何在?
贵妃,必须死。贵妃的死,可以挽回王的尊严;可以平息兵变。但,不能是惨死,更不能死于皇帝之手,那代表着皇帝的妥协。大唐的王,怎么会向乱军低头?
——皇帝的巫师,用幻术,让贵妃假死;厚葬,等到“时局稳定,接她回朝”。玄宗,上演了最痴情的帝王,让贵妃心甘情愿,喝下毒酒,等待王接她回家。
没有人愿意,成为杀死贵妃的罪人,包括皇帝,所谓的“假死”,不过是活埋;等到几个时辰之后,贵妃从棺木里醒来,她会慢慢地,在蛊毒发作和绝望中死去。
为求自保,赐死了杨贵妃;为求自保,杀死与自己相守的爱人。如此薄情寡义,还要打造自己悲情的人设。
王知道,贵妃永远不会回来;贵妃也知道,王需要一个替死鬼,自己必须为整个王朝的衰落,担负罪名,尽管,天下从来与她无关。
她含着爱与重逢的'希望,死去。她陪着王,演完最后一场海誓山盟。
爱到最后,不过是利用。
昨天偶然刷到关于《妖猫传》的解读博文,重新引起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记得第一次看《妖猫传》的时候,只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只黑猫,居然有种惊悚片的感觉,以至于看到黑色的猫咪,都会心生恐惧。再次看《妖猫传》,猫还是那只略带恐怖的猫,内容主题却有了不同的体会、感悟。
看完第一个感叹的人物就是高力士,在历史书以及人物传记、老师的口中,高力士留给我的印象都是奸诈、势利的小人,在电影中他居然有点可爱。第一处当李白威逼他脱靴子,原话是这样子的:娘娘说过:极乐之宴无有尊卑上下之分,我找个官大的一试,果然就试出是假的了。高力士,你欺负皇上和娘娘啊!李白说完,高力士只能认怂地、含羞地、乖乖地帮脱靴子。第二处就是皇帝李隆基也写了一首祝寿诗给杨玉环,对比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肯定相距千丈,给李白的奖赏就是逐出长安,以前一直认为这是高力士为了报复脱靴子一事而为的,高力士在背锅啊!第三处,高力士原来背的还是高压锅,那就是杨玉环的死,当看到那么大的棍子抽打高力士,多少为他感到冤啊。
肯定也有人马上反驳,不认同对高力士的解读,因为大量的史书和故事都证明高力士是丑角,不急,文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台词,大概意思就是历史可能是假的,史书可能被人改写乱编的。这就产生我们对古人、对历史的许多有趣的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穿越到古时候,一一还原历史的真相。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由此也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影视、小说、动漫等作品,单单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就有几百部作品,如果加上学生们用于题材的写作,成万上亿绝对不夸张。
所以特别欣赏和佩服陈凯歌导演的匠心独运,独在于以黑猫的线索带动全电影的情节,以日本和尚空海和白居易一步步探寻,呈现了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和马嵬驿的真相,独还在于呈现给观众,不一样的可爱的高力士,不一样的绝情自私的李隆基,还有比李白还要无法无天的白居易。匠在于陈凯歌导演审美哲学、坚持恒心,用六年时间,不惜血本按1:1的比例还原了那座流光溢彩长安城,可以用事无巨细来形容。
梦回大唐一度成为热搜词,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遐想,盛唐到底有多繁华?无疑的是它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段璀璨夺目的历史,一段令人心神向往的历史。套用剧中的原话:白鹤少年早就不在了,贵妃,却是永远的贵妃。妖猫
回家的这几天,每天都抱着百度网盘,看小说看电影,可算是把我之前欠缺的那些,都给补回来了。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心里有什么就直接全部说出来的,因为我害怕这个时候的自己,还是出于内心激动的状态,说出来的话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容易让别人产生歧义,也容易让别人误会。
可是,看完这部电影《妖猫传》之后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突然从中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不太成熟的。或者对于我自己来说。
我记得,当年他们也耗尽了力气,但是却不是想着,看透这些东西,全部都只是为了看穿人性,看透那些我们根本就不怎么了解的社会现实。可是,我想我们的终极目的,从来都不应该之浮于这样表面的现象,我们应该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想看热闹一般的,不懂得最终的意义。
我知道,在《妖猫传》的最后,杨贵妃的死去,包括这一个死亡骗局,杨贵妃自始至终都是知道的。你听到了,李隆基说,要和她白头偕老,可是却还是和那个幻术大师一起谋划,该怎么样才能够不用他们自己背负杀人的罪名,却又可以完好无损地保全自己。
虽然我们都知道,《妖猫传》也是编着玩的,娱乐大众而已,可是同样,他所传达的道理却是真的,包括哪些历史,真的就那么容易被相信吗?那些流传下来的历史,到底有多少才是真的。
我想,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应该心里有数。
这样的人让我惋惜
伴随着民众的欢呼和那几近疯狂的人山人海,她——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就像神仙般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荡着秋千,从天而降。人群沸腾了,众星捧月般地注视着她……
天生丽质难自弃
我不了解历史上的她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电影中那个如泡沫般悲哀的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是李白所做的《清平调》中所写的诗句,本不是为她而写,只是李白酒后一时诗兴大发,用此诗来批判当朝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的皇帝罢了。
看见了她,是在极乐之宴上。当时,李白被她的美摄住了,原来那句诗简直是为她量身而作。她的气质,美丽非常人所能想象。不正应了那句“天生丽质难自弃”吗?她说,她很喜欢这首诗。可是,她的眸子里却藏着一抹轻愁……
自古红颜最薄命
是的,她很美,美得令人抓心,凭谁见了她都会被她吸引。就连那个_人阿布仲麻吕都成了她的忠实粉丝。可是美又怎样?最终却背上了祸乱朝纲的罪名。
安禄山起兵造反,与一个弱女子有何关?沉迷于酒色歌舞中的唐玄宗难到就没有责任吗?说什么红颜祸水,说什么祸国殃民,人们将所有的错都归咎于她。她只是沉默,长叹……
最是无情帝王家
马嵬坡上,香消玉殒。
我知道历史上的她是被唐玄宗一条白绫赐死,却没想到电影中她死的是如此让人愤愤难平。她爱她的陛下,陛下却骗了她。他让她义无反顾选择大义,用她的死来平息兵变。死就死吧,还要虚伪地骗她说会醒过来,会无恙,因为她是他的最爱!
她心里最是清楚,她知道皇上这是在骗她。但她还是喝下了那杯毒蛊。那样欣然,那样从容。仿佛她不是去赴死,而是去完成一个使命。
然而,纵是死,也不让她痛快。先是喝下毒蛊酒,然后再被金针扎睡,虽然过不了多久自己会醒来,可是棺材却被钉死。可怜的她在棺材里被毒蛊折磨醒来,用手使劲挠棺材,十指挠的鲜血淋淋,最后活活被憋死。
最是无情帝王家,说什么爱她,其实更爱江山。
看完影片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无论是历史中的杨玉环,还是《妖猫传》中的杨玉环,都让我为之惋惜。
她生在极盛之时,却凋零在唐朝衰亡之际……
这几天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妖猫传这部电影,看完本片给我一个反思,所以想写个感悟,很多人以为是对是真的未必是真,而人以为是假的也未必是假的,当然你可以不相信,就像剧中白居易也不相信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是假的,就连空海躺进杨玉环的棺木中发现那一道道的血指痕,也根本接受不了这就是事实,你可以像白龙一样不相信杨玉环真的死了,你可以欺骗自己,可是瓜就是假的,诗也是假的,因为爱都是假的。
影片中幻术与真实场景的穿插,让观众有种傻傻分不清,到底那一幕是幻术,那一幕才是真实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导演的目的,让观众觉得历史上的记载于本片的叙述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一样,但如果本片是真,那我们会因为看到真相而恐惧,当人性被挖开那种黑暗是何等的大,当玄宗皇帝面临随从的逼迫要求杀了杨玉环时,面对自己的性命和爱人还有曾经的誓言,他选择自保,毕竟在生命的面前,人可以丢弃一切,人不是说吗?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帝私底下商议用针封住杨贵妃的脉,以后在起针就可以恢复,其实是骗人的把戏,但皇帝又不想失去自己在贵妃和人面前的形象,弄虚作假说自己不同意这么做,最后贵妃自己选择尝试,这就是他们的计策,皇帝为了怕人看出贵妃死是假象,还要让一个太监去在贵妃脖子上留下勒痕,但高力士(太监)不愿意,毕竟谁都不想替别人被黑锅,只是毕竟要有人牺牲,而贵妃就成了那一个牺牲的人,而高力士不算,他只不过是被逼的,演了场苦戏(挨打),但贵妃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圈套,都是假的,因为对皇帝的爱是真,所以选择去死,只有爱才可能有牺牲。最后贵妃死了,哪有什么起针,贵妃活生生的被埋在棺材里闷死。
为了掩埋真相皇帝把所有知情的人全部杀死,若不是阿部留下的回忆录,可能谁也不知道真相,都以为玄宗爱杨贵妃,最后为杨贵妃哭瞎(其实是猫抓的),这本日记帮助真相公布与光下,我们发现了人性得丑陋与黑暗,历史上的良善美的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屈辱,不知道还有多少的真相还没有大白,谁来帮我们还原真相呢?就像剧中所告诉我们一样,有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这本书就是纪念册,他记录了所有人所行过的所有记录,他能还原所有真相,有一天真相都要揭开,祂必深深挖出掩埋的真相,耶稣必掌权、公义必得胜,还历史清白,问题是谁是清白的呢?当每一个人的人心被撕开谁还会说自己是冤枉的呢?
剧中还有两个年轻人被称为白鹤兄弟,他们一个选择报复,一个选择以爱来偿还,其实爱与审判是分不开的,就像杨玉环所说你们两个少一个否没有了白鹤兄弟了,爱要和公义并行,如果只有爱那是放纵,如果只有公义那是残暴,以爱为前提来饶恕,以悔改承认来回应爱,以拒绝否认为施行审判的依据,这才是真正的良善。
面对这世界的苦难,白鹤兄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留在苦难中挣扎,受尽痛苦的折磨而报复(变成猫),另一个寻找解决苦难的方法,最终找到了信仰而得到释放。影片中有一位表演幻术的法师对空海说,虽然这些瓜是假的,但在这些瓜中有一个是真的,你知道那一个才是真的吗?面对这世界有如此之多的信仰,到底那一个才是真的,就像耶稣站在许多偶像的背景中说:你们说我是谁?在这么多神中哪一个才是真的?用剧中空海最后一句问慧果大师的话说:你找到答案了吗?
《妖猫传》以日本和尚空海和唐代诗人白居易对京都发生的猫妖杀人事件的追查为线索,在一步一步的查探中,解开三十年前贵妃之死及猫妖害人的真相。
耗时六年的布景和设计,几乎构建了一个完整都城,恢弘大气,浪漫而又奢华,无论是水上的亭台楼榭,抑或是宫殿宴厅,无论是夕阳西下,抑或是月上眉梢,无论是艳阳高照,抑是淫雨霏霏,都别有一番风别。每个人心里都会不一样的对盛唐的想象,但是当鼓声初起,宫门半开时,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会是盛唐。当然,故事的母本是日本作家梦枕貘所著,所以这是一个以异国的角度来解构的盛唐,所以与真实的历史会有偏差,但是瑕不掩瑜。
整个故事的一个高潮应该在贵妃之死中。提过盛唐,就不得不提到盛唐的女人——杨贵妃。她美丽聪慧,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一国之君为她编曲跳舞,为她安排盛大的宴席,在极乐之宴里,她一袭红裙,明眸皓齿,倾倒众生。没有人不爱杨贵妃,因为没有人不爱强大而又美丽的盛唐。所以,没有人愿意承担杀死贵妃的罪名。因为杨玉环她不仅仅是一个女人,她身上承载着盛唐的荣光。她死了,盛唐也就亡了。
爱,是贵妃之死里一个难以评判的难题。最受争议的应该是唐玄宗对贵妃的爱,他爱杨玉环吗?我们不能否定,他赠她霓裳羽衣,送她极乐之宴,但是在皇权帝位前,他选择牺牲她,或许只能说玄宗是不够喜欢杨玉环。而安禄山代表着是最普遍的世人的想法,有佳人国色天香,一见钟情,于是想得到她。而故事里的阿部的感情,则又不一样了。杨玉环知道大厦将倾,自己的命运已决,所以她竭力地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寻对自己的,属于杨玉环的感情,而阿部给予了她安慰,但是这一份的感情,更多只能称为倾慕,他喜欢聪慧贤淑,顾盼生姿的玉环,他喜欢的更多是表层的她。而三十年守着尸首,蓄力复仇,呕心沥血甚至放弃人身的白龙才真是印证了一句“情深不寿”,让人不禁感慨,究竟是有多强烈的爱和刻骨的恨,才足够一个少年去消耗三十年的漫长岁月去守候和报复?
电影前期的悬疑气氛营造很不错,猫妖的残忍乖戾,如影随形让人毛骨悚然。但是后期探查时场景切换较快导致情感不够到位和细腻,而后期对白鹤少年的.着力点太少也太轻,导致白龙对贵妃的感情来得太快太深,难产生强的代入感。最后对猫妖的真相解密,有种强加设定的突兀,是前文没有足够的铺垫而致。
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辉煌鼎盛的大唐,也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内容只是载体,思考的过程才是精髓所在。
开始看《妖猫传》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说这个电影很扯。感觉我还是很容易被外界干扰,一旦听到什么评价心里就容易产生第一印象,所以当我开始看的时候,看着剧情,确实觉得挺扯的。而且一开始根本没看懂是什么意思。不过等影片结尾之后,也多少懂了一点。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的关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这个电影里被推翻。故事的起因,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对李白有一种尊重,李白曾经写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的美。白居易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代大家,所以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深感有趣。但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系列的奇怪的事情,皇帝莫名死亡,太子继位,死亡预言,以及金吾卫侍卫统领家里发生的莫名其妙的事。从_来的空海,来大唐是为了寻求永恒的真想,但是被卷入这场祸事中。他与白居易一起,在寻找这些奇怪事情的起源的时候,也发现了杨玉环死亡的秘密。一切都是一场骗局,李隆基最后选择为了江山,牺牲了杨玉环。杨贵妃带着对李隆基的爱和重逢的希望,死在了棺材里。白龙守了她30年,不肯离去,甚至因为白居易被时代传颂的这个虚假的爱情故事懵逼,还要在写诗来歌颂她们的时候,选择了复仇。他想要告诉世人真相,奈何他已无会天之力。影片最后还是让我感动的,空海问白居易“你的诗写好了?”白居易说“写好了,一字不改”,空海问“确定不改了?”白居易回答“那不是我写的,是白龙写的。”然后扬天大笑而去。
影片最后说明,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实写的是白龙对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白龙只是因为杨贵妃在“极乐之宴”上,对他说“我很理解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对每个人,一点一滴都想要涌泉相报”,从哪里开始,他就全身心的对这个知己。甚至为了她的尸身不被蛊毒侵蚀,拿自己的肉身来解她的蛊毒。最后灵魂进入了黑猫体内,以黑猫的形态,守护了杨玉环30年。这个情节其实还是有些感人的,但是加到整个电影里,起因有些莫名其妙,剧情更是莫名其妙。演员演得确实出彩,黄轩把白居易写诗以及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执着的那种疯狂,还有知道真相之后的崩溃演得淋漓尽致,最后扬天大笑着离去也演绎的很好。总的来说,剧中每个演员都演得不错,但是剧情实在是有些无头无尾莫名其妙。只是个人理解,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是写写看完之后我的感受,留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