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观后感(实用5篇)

个人学习 19 2023-11-03 21:09:23

昆曲观后感 第1篇

在家里,我最喜欢看古装的电视剧,剧中人物的服饰、装扮、道具深深地吸引了我。今天,我终于有幸亲眼目睹真人扮相,亲自领略了戏曲表演,真让我打开眼界。

我从来没有看过昆曲,不知道戏台是什么样子的。一到那里,古色古香的戏台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戏台的背景是一幅华丽的牡丹图,听说,听昆山人唱昆曲,无异于吃水磨粉做的宁波汤团,一进嘴就滑到肚里,一个字,糯。今天,我就感受到了这种糯糯的感觉:

第一幕是《牡丹亭》的“游圆”,演的是小姐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陪同下,来到自家的后花园,看到盛开的牡丹。随即甩动那长长的水袖,姿态动人。这使我不由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举止是那么端庄秀雅。丫鬟春香的服饰虽然没有小姐的那么华丽,但也素雅清丽。昆曲不但舞蹈美,而且唱词雅。杜丽娘与春香一唱一和,唱出了杜丽娘心中的无限喜悦。

另一幕是《长生殿》的“小宴”,自从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中结为夫妻后,唐明皇就终日与杨贵妃游宴玩乐。一日在长生殿中小宴,杨贵妃不胜酒力,脸颊上泛起红晕,头上的金簪闪闪发光,一缕青丝垂在胸前,长裙飘逸,显得格外妩媚动人。这时,两位主人公你唱我应,丫鬟们的唱词轻轻呼应,表达了人物的绵绵情谊。

这些糯糯的唱腔只有在昆曲中才能感受得到,就象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昆曲观后感 第2篇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长生殿-小宴(泣颜回)》

初遇昆曲

有一次去乌镇,在大戏院中见到了昆曲。原来只是喜欢昆曲那精致的面容,而后却陶醉于温婉而雅的曲调中。那一甩,一抛,一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一次遇见后,就爱上了昆曲。在闲暇时刻,总要听上两曲;在睡觉之前,还要哼唱一番。

开始学戏

一曲《长生殿-小宴》常常在耳边回响,一套南北合套的曲子,很难学好。我那时并不东唱曲的诀窍,只是一股脑的“咿咿呀呀”。老师就从练气息开始,一点点教我。“好的,再来一次,吐长一点。”这样的话语不知道听了多少遍,经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我终于可以唱出足足四拍了。

如果只是会唱那还远远不够,还要学曲。

其实我当时还有点后悔自己的决定,非要来学,却坚持不下来。我其实有点儿五音不全,每次唱总是会起高了调,也经常数错拍子。老师就一次次地让我唱,帮我纠音。学了一周,终于拍完了曲子。

精益求精

排身段倒还好,没什么很难的动作。每次去上课课前跑圆场可不是白练的,不过说到跑圆场,其中也有一段痛苦的回忆啊。跑圆场,顾名思义,跑的就是圆形。那小小一间教室,正五圈反五圈跑下来,还是很累的。“半个脚,别忘了勾脚面!”耳边是老师的话语,“哒哒哒”的敲击声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加快频率。

站上舞台

上好了妆油彩干了,脸上硬梆梆的,腰间的裙子系的格外的紧,勒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无暇去看前面的节目,强忍着头晕,在后台又排练了几遍。当时只有初春,贴上云鬓后就感觉凉凉的。和着心中的紧张与激动,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不过我想我真的是练到家了,心中的紧张蔓延,却仍然是行云如流水一般的舞动着,十分流畅。

昆曲观后感 第3篇

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中国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中国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昆曲观后感 第4篇

“我不求人们都像我那般痴迷昆曲,只希望那些习惯了摇滚的血雨腥风或爵士的灵诞怪异的耳朵也能体会它的好。”——一位昆曲迷的心声

可是,生在江南的我却一向对这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昆曲兴趣不大。或许是因为接触得少,又或许因为年纪小。偶然的机会,学校里组织去看昆曲,那感觉无法细细描绘,只觉得清丽婉转,余音不绝。

听《牡丹亭》,杜丽娘见满园春色,欣喜地四处观赏,感受着自然的美。我虽听不太懂她的唱词,却也从那秀气的一招一式和那婉转的嗓音中尝出了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温文尔雅、典雅大方。静静地倾听,这舒徐婉转的曲调所散发出的素雅的清香,渐渐地笼罩着你,使你被这江南古韵的美所醉倒。

而《长生殿》中的《小宴》一折,没有了那一份淡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娇艳的同样迷人的美。这其中也不失一份婉转和抒情。听过这一折,我忽然感到大人所说的字正腔圆、气定神闲是什么意思了。

昆曲,以它所拥有的江南独有的闲情逸致将我的内心轻轻触动。那种轻逸的感觉就像是欣赏了一幅粉墙黛瓦、炊烟缕缕的江南小巷水墨画一样,有一种悠悠的淡雅弥散开来。心中就像忽然飘过一朵云似的,感到纯洁无瑕、余音袅袅。这不禁使我有些明白那位昆曲迷的话了。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静静地欣赏一些古典文化戏曲,确实醉人。

你听,多美!给听惯了流行乐的耳朵一个机会,去体会昆曲之美。

昆曲观后感 第5篇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近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便是打戏——三岔口,虽然没有念白和唱词,只有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戏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各个方面的艺术。博得了满堂彩的好评!

上一篇:昆虫记读后感200-400字作文(汇总11篇)
下一篇:妖猫传观后感(实用8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