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观后感(热门8篇)

个人学习 40 2023-10-22 08:36:04

舞剧观后感 第1篇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真不愧为是一本奇书,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写得特别精彩,故事环环相扣,我时常投入不己。读了它,我还真懂得不少道理。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当然,最后他也在黛玉离世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特别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她虽然爱哭,但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耍,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分要好,这在当时是社会所不能容的。不过,作为当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人物里我最喜欢的女一号,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人物!

舞剧观后感 第2篇

孔子已经上映很久了,不过我没有看过,大概是因为国产电影今年来的“累累战果”让我对此丧失了信心。但是我还是在思修课上静静的看完了这两个小时。

“这是一个伟大的孔子,也是一个失败的的伟大的孔子。”导演胡玫如是说。与其他诸如此类的电影与书籍不同,这部电影给观众的是一个平凡的学者,而不是一名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圣人。孔子会笑,会哭,有权势的巅峰,也有人生的低谷。这部电影中有着不少谬误和不足,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因为他给我们塑造了孔子的另一种形象。

这是一个失败的孔子。在鲁国,孔子满心抱负,认为可以用自己的努力,用礼乐教化百姓,从而创造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鲁君是赏识孔子的,所以他才可以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代国相的地位。片中表现孔子的另一方面就是堕三都,在我看来,孔子的目标不是推倒高高的城墙,而是粉碎羁押在民众身上思想的枷锁。思想自由了,生活才能自由。然而孔子又是不幸的,他太过于信任不能将国家权力掌握在手中的鲁君,所以才会被季恒子赶出鲁国。孔子问颜回,我错在了那里,颜回说,你错就错在将全部的理想放在了鲁君的身上。其实在描述孔子在鲁国的生活这一段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齐鲁会盟时孔子站在高台上引弓射箭,然后对齐君怒目而视的场景,真是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啊!

接下来就是孔子的流亡生涯。很让我感动的是孔子的弟子们驾车追上孔子,一众人在漫天风沙中徐徐前进,长长的车队并没有让我有流亡的无力感,而是让我感觉到这是一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士仁人。一个老师,可以有那么多为了追随他的脚步而离妻别子,背井离乡的学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卫国时导演加入了一些暧昧的色彩。子见南子。南子在话语中处处充满了对孔子的挑逗,孔子尴尬的表情让我忍俊不堪。但是南子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心头却很是沉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多么讽刺啊,世人误我、厌我、骂我,而知己者,却只是一个当时社会地位卑下的女人。这是孔子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孔子厄于陈蔡,这里有个师徒共食一碗马肉汤的场面,虽然说这是导演为搏取观众感动而加入的狗血桥段,但是看到师徒在寒风中高歌起舞时,我想到了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有着高远志向的人即使在困窘中也可以自得其乐,也许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吧。

孔子有弟子三千,能者七十有二。在我看来最为出色的弟子就是颜回。也确是如此,孔子看待颜回比看待自己的儿子还要重要。颜回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是可以将孔子的道传下去的人。在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看来,传道远重于传代吧。正因为颜回懂孔子的道,所以才会一次次深入冰冷的河水中收取简书,直到消失在河水中。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颜回爱孔子的大道胜于爱自己的生命,其实我们可以将自己代入思考一下,对于文人来说,文化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颜回死后,对于这个事实已经非常明白的孔子为什么抱住他的尸体四个时辰还不放开,这是对于自己最爱的弟子死亡的痛苦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迷茫。还有在流亡过程中,子路也死了。他是在履行对于卫君的承诺时死的。“君子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在子路倒下时,还不忘孔子的教诲戴好帽子。“执政者,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这才是一个君子的品行啊。我不由的想到后世一个也是为里理想而受尽苦难得人说的一句话: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子路的死让我感到沉甸甸的。

电影的最后,孔子吩咐弟子将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鲁公,便面向着夕阳,溘然长逝。在他死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

孔子号称“述而不作”,但是《诗》《书》《礼》《乐》中饱含了他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春秋》一书,孟子赞曰:“乱臣贼子惧”。一言以示之。自己的道自己的理想能在逝去之前得到实现,对于孔子来说,应该是幸福的吧。“一个人如果不能改变世界,就去改变自己的内心。”孔子做到了,他用自己饱满的内心给了世人答案。

整部影片细腻的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孔子,失败的孔子,伟大的孔子。说他平凡,是因为他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小瑕疵,小爱好,爱喝酒好武术,对于别人的认可过于看重;说他失败,是因为“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从哪方面看都无比失败;说他伟大,是因为尽管失败,饱经风霜苦难、尝尽世间冷暖中周游列国十四年,也不曾放弃自己的理想,奠定了领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

看完之后,我在想,这部电影是不是应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在如今很现实的现实中,我们在面临梦想与生存的冲突时,到底该如何抉择?我还不够成熟,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选择,所以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我想,这应该引起每个观影者的思考。

《孔子》不是一部很完美的电影,但是可以带给我们触动的,可以为我们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圣人的,可以带给我们思考的,那些不足的地方都可以被忽略,只余下只属于自己不同的收获,不是吗?

舞剧观后感 第3篇

纵观整部电影,确实拍得很好,能够充分地展示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并且抓住了孔子为政持官掌权时的政治特征,反映着其仁和礼的核心思想体系,当中的确不乏催人泪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证的说一句,该片更应该像一种全新风格的历史记录片,很多人认为孔子作为圣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很多东西无法考证,只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但其实不然,电影尽管通用的是白话文,但处处体现着原始的仁礼思想语言风格,在感动苍生的同时必然给予一种精神和思维上的震撼和影响。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看完该影片后,我甚至乎结合当今的民族和社会特征产生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关于克己复礼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礼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意义在于克制自己,凡事向往礼的方向,本质上是教育人们要重视礼的教化与熏陶,孔子终其一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强调礼乐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鲁国_为三桓贵族所掌握,三大贵族拥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与鲁国的宿敌齐国和谈未遂,眼见要兵戎相见时,也无动于衷。后来更是使计迫使孔子离开了鲁国,四处漂泊。其实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鲁国国君所言,处于这样一个乱世,诸侯分封割据,称霸一方,名义上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颓危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贱霸暂且难以坚持,而孔子还期望君主能够以仁义治国,这样百姓避免战乱,才会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结合那个多事战乱的春秋,难免会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也为他日后周游列国时,即使在树林处收徒讲学,也会遭到民众们的反对,他也被迫带着他的门徒被诸侯王们由一个国家驱逐之另一个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终于回到了鲁国,他已经很老了,但仍然执着着那个克己复礼的梦,含笑而终!

关于取义成仁

除了礼,孔子的另面思想则表现为仁,为后世所称道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个延伸和继承。在《孔子》影片里,没有情节明确反映孔子如何取义成仁,但却通过他的两个徒弟子由和颜回充分刻画出来。首先是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和门徒一行人等踩着冰封的河面过河时,突然发生了冰裂,一车满满的典籍掉进了水里。颜回没有犹豫半刻,马上纵身潜入水里把典籍给一卷卷打捞上来,因为在他眼里,这些典籍是远比他性命珍贵的,能够影响后世的儒家伟大学著,更是这十几年来,孔子和徒弟们的思想结晶,对仁义的传世,是及其重要的,结果颜回溺水而亡。当孔子还没有从见到颜回去世时表现的悲痛中振作过来时,又传来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卫国作战时,因保护卫国幼小的皇子被叛军群杀而逝的噩耗,子由在临死前依然牢记老师的说话,把官帽戴正,以示正义凛然,结果取其成仁。这两个片段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很多人看着都会有那么一种心酸和体会,有时候,仁义的实现和追求,比我们很多东西更值得去奋斗,甚至乎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舞剧观后感 第4篇

9月4日,和朋友中正等一起,因其朋友吕哥的关照,得以进入杏坛剧场,近距离观看了一场视觉盛宴——歌舞剧《孔子》。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不仅拥有三孔等宝贵历史遗迹,近年来也开发了诸多文化旅游项目,位于大成路东侧紧邻孔子文化园的杏坛剧场,就是比较大的剧场,并有孔子文化艺术团在此,每逢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日都会有精彩演出。旁边的孔子文化园是一座精致的北方园林,有我从未见过的最大的假山,人工湖。对面紧邻孔子研究院,做文献文物收藏和儒学研究的机构。曲阜的繁华植根于传统,植根于文化,商业在这里是屈尊于文化的,所以难得在曲阜的轴心路上有如此僻静之地,更有幸我等平生第一次来欣赏大型歌舞剧《孔子》。

杏坛剧场是一座先秦仿古建筑,与对面孔子研究院的大宅高楼相辉映,气势非凡。里面剧场舞台宏大,以金黄、中国红等各种色调来突出孔子思想文化的光辉。歌舞剧以孔子生平为主要线索,分为几个篇章,分别讲述少年孔子其母循循善诱,青年孔子拜朝为官,治理一方,造福百姓,中年孔子辞官后周游列国,尔后其思想为众生所敬仰,万世所流传。虽然我们以非专业的眼光来看这场孔子歌舞剧,但是仍能从宏大的演出场面、演员专业的舞步看得出故事脉络和歌舞本身的魅力。第二段孔子求学之时,高山流水之效果配以中国传统书法文化,还映射孔子仁和思想于其中,堪称画龙点睛之笔。孔子辞官而周游列国,跟从弟子无数,历经磨难,矢志不移,也让人感喟万千。而于雪花飘洒的艰难前行的孔子师徒,转而花瓣飘舞的穿暖花开,则寓意着历经艰难而孔子的思想终于为人所理解、推崇和传承。尾篇则以现代小姑娘朗诵“礼之用、和为贵”来表示孔子思想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影响至深,感喟万世。

但是以我非专业的眼光,仍有些地方有待商榷,关于鲁国民风的描述地篇幅略多,而尾篇孔子周游列国归来仍有许多历史事实没有描述,其弟子七十二贤人也应该会意一下,显得尾篇过于短暂。但是终究瑕不掩瑜,今天这一场盛筵仍是平生之未见,大开眼界,心灵升华。

舞剧观后感 第5篇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孔子的故事》,书中的内容非常精彩,以前我只知道孔子的一小部分故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会认真看完这本书来重新认识一下孔子。

孔子是中国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还是儒家创始人。看完这本书我最喜欢《在挫折中前进》,孔子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他在十五岁就已经立下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在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了,母亲走后孔子还是个年少不懂事的孩子,孔子穿着孝服跑去季氏欢宴名流却被人当叫花子赶出来,此事后孔子非常发愤。

之后孔子更加刻苦努力学习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旁人见孔子就夸,可孔子却很谦虚,就这样大家对孔子的评价更高了。孔子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勤奋认真,在挫折中锻炼自己,他的谦虚善良精神值的我学习,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不断磨炼自己。

舞剧观后感 第6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历史悠久,何其辉煌,那些辉煌被记载在一册册书中。可从未被尘封,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一向活在人们心中。

今日看了关于《孔子》的历史的电影,它狠狠的抨击着我的内心。将近两小时的影片,却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又一句经典无不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孔子被放逐出境,当时连老天都映衬着孔子的处境下着倾盆大雨,气氛沉重又让人不禁揪心,抛开妻女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不易。马车走了半路,车轮陷进了泥中,孔子师徒试图拽马使其摆脱泥淖,却不料被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释然,又令人悲悯,这是一个失意之人最终的畅然!

第二个镜头,孔子及其弟子驾着马车过一个大冰河的场景,不料,冰面开裂了。竹简都掉进了冰河里。颜回想都没想直接跳入湖中捞取竹简,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层冰霜,在这极寒的地方,别说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觉得受不了。

颜回一刻不曾停过,他极力摆动双臂在冰湖里游动,将一卷又一卷竹简打捞上来。竹简都捞回来了,可颜回再也没有上来,永远被封在了冰层中。孔子一声又一声绝望地喊着颜回的名字……牵引着人们的心灵,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孔子之后的生活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就连一碗清可见底的汤,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凄惨的,能够是光辉的!

跳进历史的长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个标点,结束最终一个长卷。不让光鲜的背后只剩空白!

舞剧观后感 第7篇

电影的开端,盛大的葬礼,逃跑的小奴,仿佛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诸侯割据的奴隶社会。

“求仁得仁,又何怨。”影片中一开始展现的孔子并不是一个不问世事满口之乎者也的归隐者,而是一个关怀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他坚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剑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战众臣主张废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见收漆思弓为徒,对生命的尊重和维护令人动容,这也是他能够提出“仁”的学说的原因吧,尽管他的“仁者爱人”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端。他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地位极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当权者季孙斯与他背后盘纵错杂的势力,为他征途不顺离开鲁国埋下了伏笔,但孔子从未后悔过,就如同他从未放弃过他的信仰。

于是当他跟随鲁定公赴齐鲁边境会盟时,季孙斯并没有按约出动五百乘兵车。但孔子早就料到了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辆牛车埋伏在山谷外面,制造假象震慑齐国退兵并还回了鲁国三城。至此,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所拥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孔子得到了鲁定公的赏识。但这并不能改变孔子不顺的仕途,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为了改变鲁国这种国将不国的局面,殚精竭虑,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议,最终引发了佞臣的叛乱。尽管在武子台上孔子用十二条火龙击退了叛军,他还是失去了鲁定公的宠信。鲁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识,可他需要稳定他的国家,稳定他的_。孔子给鲁国带来的强大繁荣的希望最终破灭,于是在鲁定公和季孙斯沉溺于歌舞中时,孔子含泪挥别了鲁国,开始了他十四年的游历讲学生涯。其间不管是被乱军包围断粮还是遭受众人的辱骂诟病,孔子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读书讲学的步伐,将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最终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样垂暮的季孙斯的恳求下重新踏上鲁国的土地,追随老子的步伐不问世事,归而不隐,开始整理自己的著作,教书育人。

这是电影《孔子》为我们展现的孔子的后半生的片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孔子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他博学多才,虚心好问,学富五车,是那个“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的杰出文化代表,也是当时游走在各国之间的传播自己政治思想的政治家,在政坛上沉沉浮浮,最终隐退政坛,他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不仅影响了三千多名弟子,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颜回、子路还是冉求,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为此不惜牺牲生命。短短两个小时的影片只能展现孔子人生的一些方面。他开启了以“乐礼善学,尚中贵和”为精髓的儒家文化的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他的名字还以“孔子学院”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而被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人们所熟知。塑造这样一位人物是对电影人的一个巨大挑战,短短两个小时,小小的银幕,根本不足以展示孔子丰富多彩的人生的十分之一。()如何让世界通过这小小的银幕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孔子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尽管电影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展示了孔子智慧的多方面的体现,让观众大饱眼福。

尽管如此,电影的最后颜回之死还是让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竹简沉水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颜回居然还为了救六个竹简而采取了相当于自杀的举动,最终死在了回鲁国的路上。好吧,就当电影是为了赞扬颜回爱书甚于爱命,为传承文化而牺牲吧。

舞剧观后感 第8篇

古典名著红楼梦,大家应该不陌生吧,这部作品是以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来揭示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现实。

看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情,给我的印象就是贾家的家庭琐事,对太太,小姐,丫头们都有细细的描写。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叫做小红的丫鬟,小红是王熙凤随嫁带来的贾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在贾宝玉的怡红院做了个地位最低下的小丫头。一次,宝玉使唤不到人,小红上去给宝玉到了一杯茶,受到了秋纹、碧痕的训斥。小红在心里喜欢上了为谋生而在荣国府做园林工程的贾芸,被晴雯些大丫头看到,还因为偶然的机会被王熙凤这位_奶派差使,她的口齿伶俐,传话的准确表达被王熙凤赏识,而受到大丫头们的排斥,说她是“攀高枝”去了,受到这样的委屈,她也只有把眼泪往肚里吞,她是一个善良,不会使心计的女孩儿,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她的善良和真心吧,在红楼梦的结尾,小红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她和巧姐被王熙凤派去投奔王家舅舅时,被王仁卖给了人贩子,却逢凶化吉,被贾芸的朋友解救了,可小红在她的主人王熙凤在牢中时,她不忘主人恩情,毅然决定在牢里攀高枝,侍候王熙凤,为她送走最后一程,真是个有情有意的人。

从小红身上我想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要有宽容之心,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小红的人格魅力,作品中小红也得到了好的结局,宝玉说,她和芸儿怕是过了平安洲了,我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

上一篇:童年的读后感600字(汇总9篇)
下一篇:校园贷观后感(精选11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