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汇总10篇)

个人学习 8 2024-07-04 03:23:12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1篇

沿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上,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西北角处,自东北至西南分布着一列弧形的岛屿,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就是日本——“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

我要谈论的就是《大国崛起》的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国土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不仅矿产贫乏,而且经常遭受地震、火山和台风的袭击。但是,它又是一个封建色彩浓重的典型东方国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一个东方国家,确实令世界为之震惊,也着实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一、日本的文化

至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日本文化开始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国风文化”。正如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总结7至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时所说: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消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

宋、元时代,中国曾出现铜钱大量外流的现象。而在当时的日本,中国钱币的流传是非常广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一时期中日两国贸易联系和民间往来的密切程度。即使是元代,在蒙古大军发动了两次侵日战争(1247年、1281年),导致两国官方断绝往来的情况下,民间的商贸联系依然相当频繁,甚至超过了宋朝。

二、日本的经济

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还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废除了各藩之间设立的关卡。这些措施无疑为日本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日本的各种文化,经济使人深思,为什么一个曾经落后的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的强国之列。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2篇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

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3篇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精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分公司在全体管理人员中开展_我读书、我思考、我收获_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_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

四是学习与创新。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

《大国崛起》像一面历史宝镜,折射出世界经济文明之光;《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一起去寻味这深远的智慧。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4篇

看完了《大国崛起》这本书,思绪却难以平息。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中国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但读懂几百年来几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九个大国在过去近两百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还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是历史的潮流毕竟浩荡向前。今天的世界是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滚滚向前。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理念都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训。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类通过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近代以来中国虽受尽了列强的蹂躏和种种磨难,今天中国的崛起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称霸也永远不会侵略、威胁别的民族。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潮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方向!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5篇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

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

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6篇

好像一种自然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条隐藏的线索,包容着它崛起并且最终铸就辉煌的种种偶然与必然。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分析英国的崛起之初始,当分别从科学、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着眼。这也是现代花前进的三轮。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会崇尚科学的,他们的思想时麻木不仁的。而英国是一个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学巨匠的国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常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英国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当。1、女皇能抓住机会。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2、女皇的狠。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3、女皇的开明。在对待艺术上,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丽莎白女王呢,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4、女皇的聪明。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后的几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强人意,甚至差点将英国置之死地。1、约翰王又被称为“失地王”。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这样呢,就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那个不成文的却流传已久的惯例,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2、查理一世继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财政危机。那些由他个人主导的,英国与西班牙、与法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为了维持战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税收。这样一来,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对立也就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在1642年爆发了战争,而这个呢,就是近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叫“英国内战”。3、詹姆士二世没有觉悟,他一意孤行,脱离议会统治,威胁到伦敦城和许多其他城镇的利益。表现的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兰,詹姆士逃跑。没有发生战争。

这几位国王真有些任性所为,都自以为是,想要超越女皇,却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经,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经给你铺了路,这条路必然有它独到之处,你却偏偏要把它继续往另外的方向铺,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7篇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就像一个美丽的火焰,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还要看有没有所需要的干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干柴”就是国民的素质和教育。依法国为例:

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_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0岁时,父亲因受人陷害逃离瑞士。卢梭13岁即开始自谋生计。他当过学徒、杂役,为人抄写过乐谱,做过家庭教师。寄人篱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长期漂泊不定的贫困生活,培育了卢梭对于_残暴和不正义_的反抗意识。1762年,卢梭的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焚毁《爱弥儿》。卢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国。1767年,卢梭返回法国,避居于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评传性的最后一部著作——《忏悔录》。1778年与世长辞。

卢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齐所继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龄分组来发展儿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实行教育。后德、法、英、意、俄、美等国政府,也纷纷派遣专家和官员前来学习。裴斯塔洛齐所创建的伊佛东学校成了蜚声欧美的“国际学园”。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美国政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卢梭、裴斯塔洛齐教育思想》的运动。前者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后者成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8篇

在回来的路上,我掀着《大国崛起》,我读到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总结如下,也作为我的读书笔记,以飨各位:

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是基础,但必须防止过度军事化和若化国家的力量;

2、教育,特别是针对全民的受教育的权利问题,义务教育也只是起步,应该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3、对教育、科研应建立科学、创新为主的体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不是记忆的机器,此点是基础,影响深远;

4、金融、经济政策的科学、合理,应站立在民族的长远角度去制定远期、近期目标,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负责;

5、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对基层人民的`国家政策、法律、发展、艺术等方向进行落实;

6、各项政策务必到基层了解情况制定,并到基层去了解落实、实施效果,防止成果被部分利益集体吞噬,并要在人民的利益去推动发展,为人民谋福利。

7、建立“商业”与“道德”平衡,保证物质与精神的共同提升!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9篇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我们现在看,这些“大国”有几个共同点:

一、有对外扩张的历史,现在有些国家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对外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贸易到哪里,枪炮就到哪里,势力就扩张到哪里,以至于全球成为它们的原料的供应和商品销售基地,现在的美国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个地方有驻军,成为“世界警察”。

二、曾经称霸世界、对全球进行殖民统治,包括经济殖民和文化意识领域的殖民

历史上除了欧洲本土和南极洲外,都曾经是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就是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留个世界的“遗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还还未修复当初被殖民时留下的创伤。

三、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现代意义的大学等都首先发源于上述大国。它们制定推行了世界经济活动标准,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英国推行了全球自由经济,美国在发现了自由经济产生问题时,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世界性战争的的发源地 自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世界上所有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世界大国要么是战争的策划者,要么是幕后操纵者,要么是直接参与者,就是现在主要的动荡地区,到处有美国士兵的身影。

不管怎么说,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但是在学者眼里,他们认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方面。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_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_”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_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回顾500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12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大国崛起读后感5000字 第10篇

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风云变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传奇发展之路,阅读《大国崛起》,品读历史的镜鉴,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样有着大国之称的中国走在脚下的是怎样的一条崛起之路。

日本——这个所谓“大国”的崛起背后是中国血泪的苦难史,这个“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国,虽然资源匮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发达。可凭着一个“借”字,借鸡生蛋,借刀杀入、借花献佛,愣是从一个蒙昧落后的国家,借由_的利鞭,被驯化成了一个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强国。从侵华战争的烧抢掳掠到堂而皇之屡次去神社“拜鬼”,然后无赖的将历史教科书全盘篡改,企图粉饰其不堪的侵略扩张的历史来蒙骗国民,东亚的日本小国就这样走上了它的强国之路,轰然崛起。

反观我们国家的国情,我国无论从人口还是地域面积上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然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大国特质却让我们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远远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小国的后面。这让我们不得不在“大国”的问题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像是一个高大魁梧却步履蹒跚的人,卖力的走着自己的一条路。然而,可曾想过,我们地域辽阔,但却地大物薄,我们资源辽阔,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仅仅是其他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发达小国家比作独生子女家庭,那么我们国家就是拖着十几口人过日子的大家庭,我们要用同样的一份口粮去养活十多口人,这样想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们承载着大国之难,带着庞大的人口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发展道路上走的虽然艰难,但是一步一个脚印。

许多所谓“大国”,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展示给世界的是他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当“大国”的富人们徜徉在灯红酒绿的上的社会,用他们的规则主宰着一切时,可曾想到贫民窟的穷人们连黑面包也吃不上,当他们筑起高高的资产阶级象牙塔时,社会已经无情的把底层的劳动人民抛弃了,贫富两极急剧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穷人的地狱。

我们没有他们轻松的步履,是因为我们从未遗弃前进队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后者,从未卸下身上的责任,走在队伍最前列的人总会回过头,向后头的大部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和谐的,全面的,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发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虚华世界的表象,只有统筹兼顾的'大国风范才支撑得起大国沉重的脊梁。

大国之大,终究要承受无数的考验,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广受称赞。在这场危机当中,中国顶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灾国提供援助,成为抵挡危机的坚强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阴影笼罩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趋势,成功的控制了疫情。当甲型疫情再次来袭,我们凭着成功的经验,沉着应对。

大国之大,还在于每一个让世界回眸凝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北京奥运会,惊艳全世界,让中国初露大国风采。“北京欢迎你”,中国喜迎八方之客,尽显大国之风。开幕式上,金声玉振,奏响中华文明的天籁之音;穹苍浩瀚,璀璨星火荡漾着新时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奥运会成为“地球村”最大的国际盛会,盛况空前,我们要借这一大好机会,充分展现出泱泱大国的优雅风度。我们既要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因为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历数家珍: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等,我们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些成就,我们才有实力来承办奥运会,建成以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奥运场馆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并决心把她组织成一次恢宏壮丽的盛会。我们看到,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有中国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这就是一种大国风度。大国风度,就是以博大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远近,不分亲疏,让朋友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大国风度,就是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分自信,引为骄傲,也对他人的文化、习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长补短;大国风度,就是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胜败,把善意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烈的掌声送给各国参赛的运动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一个文明古国的风采与气度、智慧与理性、眼光与品位,给世界留下美丽的记忆。

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正是以其优雅的风度,绚丽的风采成就其大国风范,谱写出壮丽的《大国崛起》!

上一篇:水浒传第二回读后感300字(热门3篇)
下一篇:意林读后感800字高中生(热门8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