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6篇)

个人学习 19 2023-12-06 06:18:54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第1篇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了《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第2篇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_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第3篇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它就像一座宝藏等着我们挖掘,怀着敬畏之心我打开了这本伟大的著作。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圣人之意,我不禁陷入沉思……

孔子推崇“仁者爱人”的思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不正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吗?文质彬彬、学思结合、学而不厌、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等等这些教诲不正是我的老师常常教育我们的吗?读完论语,我忽然觉得孔子就像一个慈祥的长辈,时常在我们耳边言辞恳切地教诲。读着《论语》,我感觉触摸到了圣人。读《论语》不仅可以聆听圣贤的声音,还可以跟着孔子学做人。

学做一个快乐的人。孔子有三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快乐是什么?孔子告诉我们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与高人结交学习他们的学识品德,乐观面对生活、面对小人。

学做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在国家是国运,在个人则是命运。畏大人,是要我们尊敬长辈,敬畏是“敬而近之”而不是敬而远之。畏圣人之言,是要我们遵守准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不听圣人言,吃亏在后面。

学做一个反躬自省的`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多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错。

学做一个有温情的人。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不仅对学生有爱心对朋友更是有情义。

学做一个好学的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圣贤都如此谦虚向学何况是我们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更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聆听圣贤,跟着圣贤学做人。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第4篇

《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从小就读过《论语》,从小就听过许多仲尼的故事,从小就觉得孔子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时至今日,我已长大成人,但每读一遍《论语》,会有许多新的体会,其中带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孔子崇尚的“仁”。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即是说,“仁”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仁”呢?孔子说“仁者就是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在《论语》中,孔子似乎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来说明“仁”究竟是什么,但孔子却用了许多话来阐释“君子”,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其实在我看来,将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处事之论合而为一,便能体现一个完整的“仁”。

我们与人交往行“仁”之道,行“君子”之道,其实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也是为了尊重自己、提高自己。“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所以我们需要做到内心端正,重视学习,善于结交朋友,着眼于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遇到错误的时候,要正面对待,不逃避掩饰,勇敢地加以改正。

《论语》一书中,关于“仁”的叙述,总是包含着各方各面道理,如孝道、交友、金钱观等,句句都饱含真理,读来发人深省。《论语》之所以能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正是因为它们同时也是不因时代更迭、岁月变迁而褪色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好处,我们应该多读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修养,涵养崇高德性和人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第5篇

曾经有人说过:“得论语半篇,则得江山。”从而可以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它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管是《论语》中的那个理念,仁、德、学、治国之道。都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已经开始渐渐被改变。许多人把父母的养育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却把养育父母当做了一种累赘。难道我们忘记了父母那无私、无价、无限的爱了吗?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可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去把一喜一惧给误解了,这是孔子的错呢?还是我们现代人自己的错呢?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

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最后我希望大家记住孔子的两局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和“事父母,能竭其力。”只要父母还在,那么就是我们这些做儿女最大的幸福,把握现在,不只是只有“天下父母心”。让我们做到“天下儿女心”至少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不会为此而感到后悔。

《论语》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第6篇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上一篇:快乐王子这篇童话的读后感300字(实用12篇)
下一篇:秘密花园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5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