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六年级(通用12篇)
92
2024 / 07 / 23
《平凡的世界》是我读的最认真的一部小说。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感悟了平凡和苦难,生活的意义。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孙少平对苦难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对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书中这样表达_……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_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我们成长的路上布满荆棘,无数次的头破血流,换来了一次次的成长。成长的越多,心也就变得越麻木不仁,忘却了最初的理想,忘记了最初的誓言,忘掉了最初懂得的乐趣。走在如今的路上,回首望去,再也没有回头路。连那些偷着乐的时光也不能重温,只有默默怀念。
每个人的成长都必定经历过流血,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就如孩童学习骑车,无数次的跌倒,无数次的痛哭之后才学会骑行。他们经历过的痛苦有人看到,但他们的乐却深藏心中,不愿与人分享。正因为苦痛太多,乐来之不易,所以才值得分外珍惜,藏在心里偷着乐。
成长意味着蜕变,意味着经历。正因为经历了太多,所以才对风雨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正因为冲过了太多的荆棘,所以才对苦痛麻木不仁。对痛苦麻木是好事,但作为痛苦的反面——乐,却也被麻木的心给渐渐忽视了。最初我们读书,很新奇,别人看我们读书,看到的只有我们嘴角浅露的微笑,却看不到我们是因书而乐还是因读书而乐。最初我们读书开阔眼界,好奇的眼光透过薄薄的几张泛黄的纸眺望整个世界,心因未知激动欣喜,而现在我们的心比天高,走出了最初的几张纸,几具玩具,一间小屋……所以现在的我们即使读再多的书,也只会在心里暗道:哦,知道了。再也没有最初的那种悸动。曾经我们以为是书变了,其实现在看来变的是我们的心。只因我们长大了…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骄傲!
无论世界多么拥挤,都要让自己的心自由的跳动,不改初衷,不忘本心,抓住当前,放眼未来。让我们在骄傲中成长,在成长中偷着乐。
在现在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因为利益而结交朋友的人。但我在路遥的笔下却看到了真正的朋友。
我认为友情最深的就是少平和金波,两个人一起骑金波的自行车回家,一起在金波家睡觉,一起上学,一起吃饭。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朋友;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把自己最甜、最美的故事与对方分享;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对方,也会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朋友。最让我喜欢的一个情节就是金波替少平打顾养民,别看“打人”这个行为是不好的,但少平活得那么艰辛,还受到委屈,谁又能站出来安慰少平、替少平抱不平呢?恐怕只有金波了。金波本不是冲动、不讲理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朋友,这对真正的朋友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一对好朋友,可以让更多人变得友好。就像少平一家和金波一家。虽然不是同姓,但是像一家人一样共渡难关。他们两个的友谊也感染着自己的家人。于是,就产生了另一对好朋友兰香和金秀。
少平和金波的友情是男人间的友情,就是同甘共苦;而兰香和金秀是女孩间的形影不离。朋友就是什么事情也分不开彼此,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上初中和高中前,兰香家里没有钱,两次都决定退学,多亏金秀帮助才能继续上学。上大学时,两个朋友仍每周见面,不见都不行。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两个人非常深厚的友情。
就因为这四个人,孙金两家的关系非常好,给兰香送礼物,不会忘记金秀。给少平送礼物,就会加上金波。在孙家门里,还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就是孙少安,还有一位,就是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田润叶。
我认为少安和润叶可以算是最悲剧的一对好朋友。从小到大,他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童年时,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小河里玩耍。上学时在学校还是好朋友,互相帮助。长大后,虽然不在一个地方却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在读到第二卷之前,认为少安和润叶一定会在一起,但最后却分开了。一开始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可是想了想才认识到,这就应该是真正的朋友吧,少安是为了润叶的幸福而选择了放弃。但他们两个人的心底都不会忘记对方,他们没有成为爱人,却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最平凡也最不平凡的友情,我想,拥有纯洁的友情才可以拥有真正的快乐。
《平凡的世界》是我喜欢的作品,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如饥似渴的读一遍,尽管心里已经知道最终的答案,还是不会跳过作品中的任何一个段落,然后熬了几个通宵看完改编的电视剧。这部作品,让我深受感动的不止孙少平的奋斗、好学,还有那自带灿烂阳光的田晓霞和为家庭、为全村人员能过上好日子奋斗的孙少安,还有那许许多多平凡人之间的关怀和爱护,也让人时时泪奔,他们间的情感是无言的`、质朴的,却也因此更具魅力。
在读中专懵懂的年纪里,刚离开大山,到繁华的城市读书,学校的半封闭管理让我们信息闭塞,周末偶尔外出到公共电话亭打个电话给老家的父母报声平安,购买些生活必须品回学校继续下一周的生活。推荐我们读此书的老师,是一位在读硕研、准备考博的王老师,他也是从穷苦的农村自供自读走出大山的孩子,对懵懂无知的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为迷茫的我们指引了方向。他推荐我们读的所有书目,同学们都从伙食费里省出来,周末到地摊上买回来一个一个的传着看,一起卧床夜谈,一起为里面的人物命运泪流满面。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后来工作了,来到了秘境阿佤山,万村书库真是个宝库,有全套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所有书目,找出《平凡的世界》,又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它又一次充实了我在最基层农村的工作和生活,在佤族寨子的1年半里,我成了佤族大爹大妈家的四姑娘,成为了勐来乡公撒村的一份子,成了佤族群众口中的地地道道的公撒人。
后来工作的变迁,家母谢世,就像烟波浩渺的海上随波逐流的船只,没有方向,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如同青藤扎根在心里,越揪越紧,以致让人窒息,在最难熬的日子里拿出《平凡的世界》,一起感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各种挑战和坎坷,一起感受那生命里的无奈、惋惜和愁苦、感伤。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充实、更幸福。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这是孙少平教给我的道理。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要做到这一点,路还好长。
平凡也可以伟大。我们平凡,但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和苦难。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让我们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全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长,都在进步,我们必须用积极向上向善的心态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汗水与奋斗谱写着青春之歌,用生命的热情和坚毅的信念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黄土高原这平凡的世界里,出生于贫农家庭的兄妹三人都是平凡的因子,但他们却创造出了各自不平庸的人生。
从小跟随父亲劳动的孙少安,学历不高,但可贵的是他拥有能吃苦耐劳的意志。他是家里人的大救星,全家人的靠山,亲人们希望的寄托。作为村里生产队队长的他,日夜忙碌,为的是全家人的温饱,谋划的是村民的生活。一次拉砖的偶然契机,使他动起了开砖窑的念头,通过与秀莲共同的日夜奋斗和熬苦,越办越红火,小小的砖窑便升级成了砖厂。破产的灾难扑面而来,但并没有彻底扑灭少安内心的炽热,一年多后,他又重新看到了希望,“盈利就滚滚地进入了孙少安的腰包”,成为双水村中风风火火的人物,他富了自己,也没有忘了乡亲们,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还出资修建了小学。
内心不屈的意志,是青春之歌的音符,人生之路的基石。
志气不凡的孙少平,读完高中后便出去闯荡世界,课外书籍将他带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这使他不甘于一辈子当农民,想要出去闯一闯。不久,他从一位揽工汉成为了一位煤矿工人,心中深深地依恋上了大牙湾煤矿,每天拼命干活,上满工,工资总是拿到全额,但就在事业圆满之时,两座大山压在了他的心上。师傅为救徒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心心念念的`田晓霞又在洪水中壮烈牺牲……这些生活中的不幸沉痛地击垮了他,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放下痛苦,继续前行。生活的难题总是接连不断,井下的一次意外使少平受了重伤,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疤痕,而他选择了继续奋斗,回到那个带给他苦痛的地方,继续开始他平凡的生活。
直面痛苦的坚毅,是青春之歌的节奏,人生之路的指引。
年纪最小的孙兰香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从小为家里着想。那次初中延期,她为了节省家中的开销,想要退学回家劳动。在父亲和大哥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从此学习更加专注、用心,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天体物理,这对一个农村姑娘来说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可是,兰香做到了,成为了家里最有出息的人,在大城市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心无杂念的坚持,是青春之歌的旋律,人生之路的轨迹。
生活,就是那么曲折复杂,那么捉摸不透。正当年少,就不应选择沉沦,而是要“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紧绷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不平凡的青春之歌,踏出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的展现。
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
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读之即在的光荣了。
都说《平凡的世界》是不少成功人士成功原因之一,借此机会,我走进了《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并不平凡。
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在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依旧坚守最初的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
润叶对少安的爱可谓是令人感动,即使现在我只是一个毛皮小孩,可我依旧可感受到那般纯洁的情感,那场景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现在,这本书被翻拍成电视剧了,可它并没有书本丰富,那样的情感又怎能被模仿。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这里的一切都是平凡的,正如书题一般,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物,平凡的生活,但这样的平凡也不是如此“平凡”。
平凡的背后彰显着神奇,缔造着美丽。
一个男人,就应该像孙少安一样有责任,主人公孙少安是平凡的,他无声无息的生活和劳作在黄土高原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为了供弟弟妹妹上学,为了与父亲一起撑起风雨摇曳的`家,年仅十三岁且成绩优异的他辍学了,没日没夜地跟随父亲到地里锄地、拔草,以维持那微薄的家业。
他与心爱的人润叶青梅竹马,可因家庭环境,两人只能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最终在含痛生活中他终于找到了另一个人,收获了婚姻生活的甜蜜幸福。
正当幸福美满的生活刚刚开始时,却偏友遭遇妻子绝症的打击。
读到这,我都忍不住流泪,生活给了他抗击磨难的免疫,从挫折中走出,生活的历练让他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与当担。
他仍是坚强勇敢的汉子,也正是这份生活的坚毅与当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生的不凡。
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很坚定信念,表现出主人公平凡背后的伟大。
孙少平,他是农民的儿子,生活的贫困,命运的不公却不曾将他的脊梁压弯。
高中毕业的他虽没良好的际遇,却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着,从山村教师到拦汉工,从建筑小工到煤炭工人。
美好的爱情坚定了他人生的信念,失去爱情的悲痛还在隐忍,一次义举中又遭受了毁容的重创。
然而不幸并不曾让他停蹄不前。
重拾信心,他又继续迎接生活的挑战,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刻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
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我们佩服他。
“平凡的世界”记录的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为之动容。
正如李熠所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活不在于追求的伟大,在平凡中寻找一道属于自己,属于社会的不平凡的道路,才是生活的真谛。
懂得了不管命运的多么不平,生活多么不如意,都要能不屈不挠,勇敢面对。
记得当时好像是高二,后桌一玩得好的同学在看一本大块头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那时我发痴网络小说,自然对这样乡土小说无感,但书名倒是记下了。几年后,老弟高三,某一天他突然从旧书摊上买回这本书,这肯定是他要训练高考作文,记名人名言还是咋的才买,反正他是买过之后貌似没翻过就把书一直堆在墙角,恐怕当时买的时候,看到封面上写着获茅盾文学奖就捎带买了,他一向不看小说的。
去年,偶然换台,咦,改编成电视剧了,那阵子,在朋友圈、空前上看到有朋友赞这剧,我就奇了怪了,我那个赞这剧的朋友,平时文艺清新范爆棚,晒美食晒旅游晒靓靓自拍的,咋看得下这样乡土的剧?前阵子又跟另一朋友聊天,他也说到这剧,说不错。
原本我一直对当代中国乡土小说提不起多大兴趣,因为我认为碍于敏感的政治问题,很多内容没能放开写。
两个月前开始看这本小说,书放了这么多年,挺旧的。在路遥笔下,那些活在特殊政治年代下的小人物们一一跃上纸面。我们早已明了,那代人在那种环境下如何过活。
路遥借少平的口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什么时候苦难才是人生的财富,我想,只有最后把苦难踩在脚下的人才可以云淡风轻回首过往,视之为财富。更多的人,在苦难的泥潭里死死挣扎最后被湮没。贫穷对人的成长带来的是什么,贫穷在怎样磨损人的自尊,经历过贫穷和苦难的人,得如少平般有强大的小宇宙,才可以坦然把那些转化为自己前进的铺路石。想起一句话: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穷束缚了心智。所幸书中的少安、少平、兰香都是幸运的。
一开始,我以为这写的是屌丝逆袭最后走上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这会是好人终有好报,努力终会成功的鸡汤故事。当看到结局才知道,这书确实是写平凡人生。
少安和秀莲、润叶和向前、少平和晓霞、润生和红梅。他们都是爱情吗?恐怕只有少平和晓霞是。少安和秀莲,两个适合过日子的人凑到一块,在彼此的生活里互相渗透、扶持。润叶回到残废的向前身边,体贴照顾。润生从呵护红梅那得到男性的尊严,却也印证那句话:人最大的价值,就是被需要。他们从彼此身上得到自己所需要的.。
向前双腿截肢,温婉善良勤快的秀莲,中年患肺癌。晓霞因公殉职,少平受重伤,脸上留疤,回到煤矿。路遥的确写的是平凡人生。小人物这么努力的生活着,除了努力,其他的都交给老天吧。
书中的瘸女子侯玉英,当她在高中毕业几年后,抱着孩子与曾经的初恋少平偶遇时,淡淡说道:你看不上咱,咱就嫁别人了。身体残疾的她,那一刻,如此阳光明媚。
这是一部反映一个阶段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故事里的主人翁少平和少安是千万老百姓中及其平凡的一员,但绝不平庸。
难以想象,搞集体化生活那时的中国是贫困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极端。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揭不开锅,穷得叮当响,饿得受不了。故事里的主人翁少安却总能给人以力量感。本可以去上高中,但家境太穷,从十三岁起,他便懂得了挑起生活的重担。家里有一个老祖母,一个读书的弟弟和妹妹,一个家庭非常烂包的姐姐。而他的父母也年岁已高,一家老小全指望着他。但无论多么糟糕的情况,他都能精神抖擞的跳上生活这辆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我赞赏他那种勇气与付出。欣赏他积极向上的精神,欣赏他吃苦的精神。
改革之后,生活似乎有了改变,他开起了砖厂,有了让人眼红的`收入。这一切都是实干带来的财富。一个家穷的只剩下人的时候,一家人报团取暖,非常团结。当承包责任制开始,大伙能吃上饭了,人的想法也随着社会发生着巨变。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一心一意爱他的妻子,也有了二心,她想分家,想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但一直习惯了肩负家里一切的少安难受了。日子好了,反而心散了。你说不是,穷的只有一锅稀饭时,随时也能给家人留着。但日子变好了,便只顾了自己,反而心窝子里少了别人,眼中更没了别人。好在,经历了砖厂倒闭一时,才让少安的妻子看清家人永远是家人。小伙子砖厂破产时有老婆,有家人支持,他重新站了起来,依旧坐在驾辕的位置,越走越好,还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修建了一所学校。这就是有良知、懂报恩的农村企业家啊。本来我以为他孙少安至此就走上了他人生幸福的生活,有一儿一女,有爱他的老婆,又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可天不遂人愿。妻子得了肺癌。生活啊,永远不知道要走向何方?
另一边少平,少安的弟弟也不是庸俗之辈。他有着他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有过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但结局仍让人心寒。他的知己,他的女朋友因为在大雨中救一个小孩被水冲走了。他因着在矿上救人险些送命,但脸上留下抹不去的伤疤。终究他的一生将平凡下去,离不开说不清生死的矿厂。
少平不一样,他读得书多,他绝对不会安于农村生活。他宁愿去当一个辛苦的揽工汉,也不愿在家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他有他的理想和追求。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能看一眼书,便满足了他的精神追求。生活教会他的是不停的劳动,用劳动忘却一些令人哀伤的事情,也用劳动证明着自己。他是一名优秀的矿工。你要知道他本是一名教书先生。因为生活所需,他没有矫揉造作,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他又像及了他哥,挑战着生活所带来的一切磨难。
小说的结局,是那么的悲壮,是我不喜欢的样子。但无论我喜不喜欢,或许这也反应着现实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无数未知数,无论结局如何,只要努力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