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推荐6篇)
37
2023 / 11 / 23
《简爱》和《飘》都是我在近两个假期内所读的以塑造女性角色为主的文学作品。这两本书里面的两位女主人公,简爱和斯嘉丽奥哈拉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有共性,也有不同。
首先我先来谈谈近期看过的简爱。简爱个人命运无非是十分悲惨的。她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而又恶劣的环境下。她不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爱护下的女孩,因此这就注定了她会受到很多的欺凌。他的舅妈是典型的后母形象,经常刁难她辱骂她,表哥不把她当做女孩看,像男孩子一样对他拳打脚踢。幸好,她顶住了这样的压力,即使这样的生存环境对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她也尽力反抗斗争。可是生活并没有善待她,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当他的舅妈把他遗弃之后,她被送到了一个学校,因为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她的性格奇怪,内向。所以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可是最终她凭借着她自己的善良和那份坚定,她交到了朋友。我认为她在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之后,仍然保持了对生活的一颗热诚的心。她的一大性格特点就是坚韧,坚强,坚持。我暂时还理解不了简爱的爱情观,但是我认为他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真挚和勇往直前的勇气。虽然她的出身低微,但是我认为最终她赢得了尊重,获得了爱情,就是因为她有一颗自尊心。
斯嘉丽奥哈拉是《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位美国种植园主的女儿,因此在这方面,她的生活境遇比简爱要好的多。她的父亲心地善良,但脾气暴躁,她的母亲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着严格的道德观念。由于父亲的溺爱,在众多的姐妹中她养成了高傲、叛逆、倔强和贪图虚荣的性格。斯嘉丽显示了她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斯佳丽抛弃了传统淑女应有的矜持,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不惧流言,只做自己,这一点我十分佩服。但是我不喜欢她的爱情观。她不像简爱那样追求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爱情,也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所以我更倾向于喜欢简爱这位女主人公。
我认为在这两位女主人公身上,都表现出来了女性角色对于命运的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生活也不会轻易的向任何一个人低头。只有不断向前,才能做到不被生活逼着走。要做独立的女性。
真的记不清了,我是先看的书,还是先看的电影。《简爱》一直是我久久难忘的经典之一。唯美的爱情,尊严和爱的演绎!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内在人格的力量。
在简·爱和罗切斯特相爱并举行婚礼时,得知他有妻子,毅然决然离她而去,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简·爱在追求人格自由和尊严面前,说的一段话至今我刻骨铭心。
_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好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就像我们必须历经死亡站在上帝的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_
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我无权评判现代人的爱情观、价值观。但我还是崇尚简爱的尊严加爱情。在罗切斯特拥有一切的时候,简·爱并未选择和他在一起,在庄园毁了,罗切斯特残废了,简·爱再也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接受了罗切斯特,不但有尊严而且还是有爱的,看到这,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和敬佩!
一个卑微的女子,不漂亮,不富有,甚至没有很好的才华,普通平凡如我们,追求自己,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
应该向简·爱学习,拂去繁杂,用人格魅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定追求,去换取自己幸福的生活!
一种不计得失简单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鲁迅先生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娜拉是个可爱的女子。她不再按约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开始问: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这是说人反思生计、习俗和信仰,和男权不是故意相对,碰巧的是当时的经济现状是男人的经济地位高,女人几乎无经济独立性,习俗中“当时没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约更神圣”反之的,如果一个中国的男人按照约定俗成的样子娶妻生子,突然有一天问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最后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决定离开家去追寻,也是同理,和女权主义是不是没有直接联系?突出强调男权和女权,矫枉过正,在实际的社会改革的操作中,更有号召力点,可能更好用点。虽然后果也会极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门的那一刻,才是她成长的真正开始。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么坚决,以至于可以忍得舍弃她深爱的三个孩子的伤痛,是因为现实让她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她上了一课,她要做真正的自己,做独立的人而不是供别人消遣的“玩偶”,直到这时她才为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伤心后诲,其中有他的父亲给她的,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给她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经济上的不独立。
在经济依赖于她的父亲中能是作为孩子的她,而不是作为一个成人的她。然而现实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出嫁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成了她的父亲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她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一丁点的社会经验,也就是说对社会没有一丁点的认识,还保持着孩子式的纯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所以说她的出走才是她的成长的开始,从此她才真正地进入了成人世界,才走进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上。我想她出走后首先面临便是经济上独立的问题。按照鲁迅的观点,她出走后结果只有两种,要么变坏,要么回到她的丈夫的身边。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还没有充分的经历和资本来反驳鲁迅的观点。
也许在经历生活中风风雨雨这后,她会领悟到人心的险恶,社会的种种不测。她的丈夫已经给她上了第一课。而能够很好保护自己并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人应拥有的本领,女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处于弱势的女人更应该拥有这种本领,因为只有获得经济上独立、靠自己生存,她们才能获得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对话的资本。相反,依赖于男人就为将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所以说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简·爱》(Jane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我为什么看着本书?是因为我被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里的人物所感动了,夏洛蒂不管别人怎么嘲笑她,她都不会放弃写作。
《简·爱》这本书可以称为是一本文坛巨著。我一直很想读读看,所以,我和爸爸在寒假前买了这本书,回到家,细细品读,才发现它给我的启发很大。
这里面讲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姨妈家,被虐待而想反抗,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却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简·爱孤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后因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简·爱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觉得里面给我映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就凭这一句话,把我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简爱的坚强。
在生活中我们经过了很多事比如:在农村中有一个小女孩来城市里上学,她的母亲要来看她,可这个小女孩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妈妈穿的太老气,怕小朋友会笑话她。
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在生活当中人生来有些东西不能决定的比如:你长得漂不漂亮?有没有钱?穿的衣服好不好看?但是,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努力地拼搏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圣诞节前一天,娜拉·海尔茂仍忙于进行最后的采购。因为这是她结婚以来第一个不用精打细算的圣诞节。她丈夫托伐刚刚被任命为一家银行的经理,这样新年一过,他们就不会再愁没有钱花了。她买了一棵圣诞树并为孩子们买了许多玩具。她甚至舍得买一些她最喜欢吃的杏仁饼,虽然托伐并不完全赞成吃这种点心。他非常爱他的妻子,不过,他对娜拉的看法跟娜拉的父亲非常相似,也就是说,都把她当作一个逗人的“娃娃”——一件玩物。
的确,她和丈夫相处的时候有时像个孩子。时而噘嘴板脸,时而软磨硬泡,时而又喋喋不休——因为这正是托伐所喜欢的;没有这些东西,他也就不会喜欢他的玩偶妻子了。事实上,娜拉不是娃娃,而是个女人,有女人的爱情、希望和忧虑。这在七年前就已表现出来。当时她刚生下第一个孩子,托伐害了一场病。医生说他如果不立即出国就会死去。娜拉走投无路。她没法和托伐商量,因为她知道他宁可死也不愿负债。她又不能去找她父亲,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行将谢世的老人。于是,她做了当时惟一能做的事。她假冒父亲的签字向放债人柯洛克斯泰借了二百五十镑,供托伐到意大利去疗养。
柯洛克斯泰为人苛刻,因此娜拉必须变着法子按期还钱。每次托伐给她钱买新衣服和其它东西,她起码要省下一半,而且还要想别的路子去挣钱。有一个冬天她曾为别人抄抄写写,但她始终向托伐保密,因为他一直以为那次旅费是娜拉父亲给的。
柯洛克斯泰在托伐现在担任经理的那家银行里做事。他决心要利用托伐为自己开路。但托伐讨厌柯洛克斯泰并同样下了决心要把他除掉。于是,在娜拉的老同学克里斯蒂娜·林德找托伐在银行里谋求一份差使的时候,托伐的机会来了,他决心解雇柯洛克斯泰而改聘林德太太接替他。
柯洛克斯泰得知他将被解雇之后,就找到娜拉并告诉她,如果他被解雇,他就要毁了她和她丈夫。他还提醒她说,那张假定她父亲签字的借据上的日期却是她父亲死后的第三天。这突如其来的事把娜拉吓慌了;她恳求托伐恢复柯洛克斯泰的职位,但却无济于事。柯洛克斯泰从托伐那里接到正式的解雇通知后写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伪造签字的详细过程。然后他把信投到了海尔茂家门口的信箱里。
托伐满怀着欢度佳节的情绪。第二天晚上他们要去参加一个化装舞会,娜拉届时将装扮成一个那不勒斯的渔家女,表演塔兰台拉舞。为了转移丈夫的注意力,使他想不到门外的信箱,娜拉在托伐和老朋友阮克医生面前假装练习舞蹈。这时她已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她想到了林德太太曾与柯洛克斯泰有过一段恋情。林德太太答应尽全力让柯洛克斯泰回心转意。娜拉还想到请阮克医生帮忙,但她刚刚开口,医生就流露了对她的爱慕之心,使娜拉无法再谈自己心中的秘密。庆幸的是,托伐答应她舞会结束前不去信箱看信。
娜拉担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托伐的命运。她想象自己已经死去,被冰冷的黑水淹没;她想象悲痛欲绝的托伐主动为她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并为她而名声扫地。然而现实却与娜拉的想象不尽相同。林德太太答应嫁给柯洛克斯泰并照顾他的孩子,从而说服了他撤回对海尔茂夫妇的指控。但是她也意识到娜拉已面临危机,迟早必须和托伐说个明白。
果然,在托伐从舞会回来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时,危机就爆发了。他骂娜拉是个伪君子、骗子和罪犯;骂她毫无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他宣称她不配培养她的孩子们。他还说她照旧可以呆在这幢房子里,但不再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了!
接着,又收到了柯洛克斯泰的另一封信,说明他不准备对海尔茂夫妇采取任何行动。这时,托伐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宽慰地舒了一口气,又夸夸其谈地说自己得救了。这是娜拉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了丈夫的庐山真面目:原来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把她的处境放在心上。她提醒他说,婚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宣布她要离开这个家,一去不复返。托伐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他恳求娜拉留下。但是娜拉声明她要争取做一个有头脑的人,要去了解世界,一句话,她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满足托伐狭隘虚荣心的玩偶。她走出了房子,毫不犹豫地、决然地砰地一声关上了玩偶之家的大门。
《玩偶之家》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名著。亨利克·易卜生挪威著名作家,24岁时被聘为贝尔根“挪威剧院”评剧家,专事剧本创作。从1870年倒1891年,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进入高峰期,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剧本,1891年7月易卜生举家返回挪威居住受到挪威知识界的欢迎。万年疾病缠身,1906年易卜生与世长辞,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文章内容讲述了一个圣诞节,娜拉从外边买东西回家。这时克里斯蒂娜·林丹太太来找娜拉,希望娜拉通过她帮自己找一份工作,这时珂洛克斯泰,他是娜拉的债权人。他来找海尔芒希望他不要解雇自己。他威胁娜拉如果他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把她在借据上伪造签字的事告到法院,克林太太劝珂洛克斯泰放过娜拉,他答应放过娜拉了,但海尔芒还是在娜拉的阻挠下看见了珂洛克斯泰寄来的邮件,海尔芒非常生气。但这时珂洛克斯泰把借据还给了娜拉。哪啦明白了这个人不能为一个他所爱的女人而牺牲自己的名誉。
易卜生是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剧作家,而在所有的社会问题中,他最为关注的则是妇女问题。在作家生活的那个年代,在貌似自由,文明的北欧社会,妇女的地位和权利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貌似体面的道德和文雅的传统背后妇女的身心其实备受压抑。《玩偶之家》一剧集中反映了作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怀,妇女解放刻不容缓。
文中的娜拉为了自己的丈夫的健康,娜拉以自己父亲的名义担保,借了一大笔钱,当时他父亲病重,娜拉未经父亲同意,就代替父亲在结局上签了字,娜拉冒着被告的危险,为丈夫借钱,但他在知道后,不肯为娜拉牺牲自己的名誉,在知道珂洛克斯泰不告他们了又变了一副嘴脸,娜拉明白了他的虚伪。
《玩偶之家》不仅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出路问题,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剖。分析,在剧中主人公娜拉从自身的遭遇里,不只感受到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更进一步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法律。道德。宗教等的虚伪和不合理。她的离家出走不仅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也是对传统社会价值的抛弃。
《玩偶之家》还是一部艺术成就卓著的戏剧。全剧结构严谨,对白精彩,剧情发展自然、合理。人物刻画细致、真实。是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