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汇总8篇)

个人学习 23 2023-11-19 16:59:29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从溥仪的看到了很多历史秘闻。历史真有意思,其实它很人性,很自然,不象我们学到的历史书写的那么简单,不是黑就是白。被历史书写成白脸的人未必就没干过坏事,被写成黑脸的也未必没干过好事,并且他做那件事自有他的道理。了解历史要先了解人性。

复辟大清之业虽然艰难,但浦仪一生都在为之努力。虽然他的方法没用对,找的人也没找对,还花了不少冤枉钱,但谁又能保证,换另一个人会比浦仪做得好呢?复辟大清的路如果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也许会小有成就,但真正要复辟成功在当时那个时代何其之难!没有了财政支持和军队支持的遗老遗少们再努力再不惜一切代价也难以成功,因为在乱世没有军队一切就如同画饼而已!可惜这一点浦仪看不到。或者,他错误地以为,借助别人的军队可以帮自己实现目的,可是他忘了,每个人都有私欲,既然别人有军队可以统治全国,为什么别人非要让他当最高统治者呢?所以,在建立国家方面,军队是无法借的,溥仪用了一生才明白。

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为大业垂成,却谁知只是白送了别人银子,给别人做了嫁衣;后半生颠沛流离,更有牢狱之困,最终以平民身份完结。有谁能象溥仪一样,能有这样戏剧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来历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不过,溥仪唯一可以感到幸运的是,他没有象有的末代之君那样,被现世之君杀掉。这是他的运气。

叹哉!前半生如在梦里,以为自己能改写历史;后半生知其不可为,却也不由自己能决定了。叹哉溥仪一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2篇

当我看到这书中的字、图片时,多多少少有种心跳的感觉。因为我读的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语言。似乎我已经到了那个年代,已经身处辉煌的宫殿和沧桑的历史中。那些泛黄的老北京照片触动我的心,那是怎样一个动荡的时期?我想现实生活在21世纪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出版过,只是当时由于社会背景复杂,将稿本一些内容删掉了。而我所看到的《我的前半生》是2007年第一次印刷,与1964年出版的相比,这次的“全本”内容更为完整,史实更丰富。

我能买的这“全本”,我很是激动。对于我这个非常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无疑是得无价之宝!

这本《我的前半生》从爱新觉罗·溥仪的家世开始说起,到入宫、登极、“二次登极”,再到去天津、东北、苏联,又后来的“认罪”,最后的“特赦”

溥仪的人生大起大落、磕磕绊绊的,他无法感觉到“爱”,只是满心的“害怕”、“伤心”、“仇恨”。他高高在上,却没有百姓快乐。他博学、有文采,却不能理解亲情。他性格倔强,却在关键时刻唯唯诺诺。

他的人生像个悲剧,好在“特赦”后,他总所过上几天好日子,最后又被病魔困扰。

我突然感到,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就是“福”吧!

至于我们有困难了,也要让心灵主动快乐,不要让糟糕的事毁坏我们美好的生活,人生不易,快乐、自由是多么重要啊!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我的前半生》电视剧目前正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热播。此剧是一部探讨中年男女婚姻恋爱的现实题材剧。

剧中女主角罗子君大学毕业后不久,嫁给了有钱的丈夫陈俊生,成了一名全职太太,衣食无忧,幸福美满。不幸的是,在结婚十多年后,自己人到中年时,遭遇婚变,丈夫抛妻弃子投入他人怀抱,她的幸福生活就此归零。电视剧围绕着这位都市女性的婚姻经历展开,各色人等的婚姻观、价值观、人生观交织碰撞,产生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在这些火花中,笔者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生生的现实社会中,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我们来看罗子君,自从找到陈俊生这个“长期饭票”后,再也不想奋斗,提升自己,渐渐地在经济、精神上对陈俊生产生了严重的依附,以至于后来被小三趁虚而入,全盘皆输;我们再来看小三凌玲,为了自己和儿子过更好的生活,干脆换个老公,在被罗子君质问“办公室恋情”走不进生活时,难掩心虚;我们还来看罗子君的老公陈俊生,在自身婚姻出现问题时,不想着如何改变、补救,一心逃避,不愿面对现实,从另外个女人身上找温暖。他的自私懦弱给两个女人、两个孩子、两个家庭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

由此可见,将自己的希望全部寄予他人,终究是无根浮萍,长久不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只有动态平衡。陈俊生娶罗子君时许诺的让她待在家里做钻石笼子里的金丝雀时,是真的;陈俊生在对罗子君提出离婚时说他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凌玲也是真的。只是时间在变,心情在变,主角在变。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4篇

自己一直是不相信爱情的那一族,明白幸福的生活是需要自己打拼与创造的,没有人可以依靠,纵使你的另一半,也会在某一天,完全没有预料的,毅然离去。诚然,这些与看过的那些电视和妈妈的教诲是有莫大关联的,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要强与高傲的自尊。

每次看电视,见到女主为了那些抛弃她们的男人,过得生不如死,低声下气,就觉得憋屈。如果将来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漂亮地转身,毅然决然,不管会有多少泪,多少不舍,绝对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当然,我会自己站起来,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独立的成功!女人,一定要活得有自尊。

《我的前半生》是一本很好的小说,虽然是比较琐碎的生活描写,但给人真实、诚恳的感觉。当一个人历经了苦难以后,总会有劫后重生的一天,总会学会坚强生活。很多人很多事,冷静下来,总能有一个清晰地判断。从前依赖的、不舍的,总有一天会渐渐离你远去,很少有人能一路陪伴到永远。人生真的像一段旅程,走走停停,生命中的人,进进出出,哪些是永远存在的?不过是过眼云烟,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美好,一般不实。

真如室友所说,女人,一生总是要寻找一个依靠。小说里的女人再次站起来了,却依然期待另一个温暖的臂弯,期望坚强的后盾。难道一个人就那样凄惨?一定要悲悲切切地活着吗?又或者,自己的经历根本等于零,所以就无法得出深刻的结论?无法得知。将来,会有怎样的际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都不得而知,也都依赖于现在的努力。

为了将来的独立与自强,现在,一定要有所为!

加油吧,纵使永远单身,也不用害怕!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5篇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不得不说,我是真的感慨万千。一个女人必须要拥有一样别人永远也无法拿走的东西。被逼离婚的子君令我们同情,但在同情的之余却仍希望子君能够好好反省为何涓生会变心。同时,由懦弱、依赖、天真慢慢变成坚强、勇敢、女人味的子君,令我们佩服。若遭遇同样的境况,又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子君那样呢?

婚姻更多的是需要两个人的维持, 信任而非简单的相信,宽容而非被动的容忍,平等而非索要的公平。 子君过13年的小鸟依人的生活,却在一霎那,崩溃。给我们留下的是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钱钟书在中说,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子君在一个人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终于透彻。亦舒说,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生下来的时候都是自由的,只是为了生活,我们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囚笼里,时光是洪流,没有人能够抗拒,打破桎梏的最后却是另一片藩篱,没有完全的自由。我们一直在寻找中。这个世界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得不到的。生命本身是寻求一份安定的过程。里尔克有首诗里说:一切寻找你的人,都在试探你;那些找到你的人,都会束缚你,用图画,用姿势。

爱情只是一瞬间的产物,不可能永葆青春,在某一时间,某一地方,曾经发生过,令人心动、伤神,就是爱情的定义了吧。所以,子君最后握住的只是婚姻,世人的下场只有结婚与单身,她选择了其中之一,是因为曾有过的不安全感,我想,婚姻是需要维持的东西,她只是愿意为其努力,结果,又何必知道。人必须独立,才能感情独立,才有权利去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人会因为谁而停下来。每个人都习惯着自己的世界,什么是幸福,便是喜欢财富的人拥有很多钱,喜欢安定的人拥有一个家。在渴望被爱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爱你。比如所谓安全感,比如感情。大抵都是如此

而人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永远希望安慰,而这份渴望一直是变化的,这也是爱情的本质。子君爱翟有道吗?其实不然,只是突然她想安定下来,而那个男人能给她安慰和安全感。她把握住的`仍然只是婚姻罢了。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6篇

原来没有看过亦舒的书籍,因为从来都是听说她的书多以爱情为主,想想一把年纪的我手上捧着爱情小说在看,总觉得会让人笑我。

偶然在网上给宝宝选早教书籍时,《我的前半生》——-这个书名好似有一种魔力般吸引着我,想都没有想就买下来,并且一口气读完,这种情景好似很久没有发生过了。

这本书的女主人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竟然与我的年龄相仿,不知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说我自己一样,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惨到被老公遗弃。但是她对家庭的付出,对家庭的专注,似我一般;而她内心中的那种坚韧与“不得以”的坚强也好似我骨子里的那种倔强,这本书让我瞬间理解了生活的真实意义,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话故事,我亦不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

亦舒的语录:“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个女人都在婚姻的爱与不爱、付出与索取、清醒与糊涂中徘徊;早些让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现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独立,早些懂得爱自己,因为凤凰盘涅而重生的痛苦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7篇

最近这个电视剧真的火得不要不要的,我也在一个无聊的晚上点开看了,看了前面3集,前面就是现代社会最火爆的话题,小三、出轨。

妞表示真心不想看前几集的马伊琍,真的,前面3集里面如果我是个男的,我也会出轨......太受不了了。——穿红戴绿毫无审美乱搭配的土村画风,说话语气方式、作,各种作、、、气得想弃剧了......

如果婚姻是场冒险那我陪你堵到底

妞并不觉得,有一纸婚书,就能让一个人在没有爱的婚姻里苦苦挣扎一生。

如果确实一段感情穷途末路了,每天活在言语如刀匕相向的家庭,那么及早放手,让自己解脱。

如果你对一个没有爱了,心生厌倦,及时放手,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一边拖着,一边另有新欢,这是最不齿的'行为。

不要让你的枕边人,变成遥远的陌生人。

从来没有一个人的另一半是完美无缺完全适合的,没有一段婚姻是全然顺遂没有问题的,你只看到别人恩爱,却看不到两个人为了经营这段关系,背后付出的努力。

在婚姻里,你我两个人都是生手,那么初次交手,何不多点耐心,强的一方,带领比较弱的一方,一起升级打怪,急什么,反正到了终点还是我们两个人。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00字 第8篇

最近在看《我的前半生》,以前对溥仪这个人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末代皇帝,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皇帝。我总会觉得悲凉,甚至会对他有些同情,王朝的覆灭也摧毁了他的“安逸”,让他变成了一个连回家都要买票的人。

溥仪在还不懂事时已经被推上了皇位,他身边围绕着太后、太妃、老师以及作为摄政王的父亲。太妃们对他进行形式上的关心,父亲则遇事不能立断,母亲对他的感情更是疏离,最后不堪受辱选择了自杀。每个人都对他表达着尊敬却又疏离的“爱意”,使他做了一个不知温情不懂疾苦的皇帝。唯一对他流露出温情奶妈,却在一生中经历坎坷,存在希冀地期盼着生活,忍受着苛刻的条件伺候着大清朝的皇帝,在最后被遣散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女儿早已不在人世,这是醇亲王府为了让她好好照顾溥仪而压下的消息。

在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之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饿殍遍野之际,在国土即将沦丧之际。紫禁城里依旧穷奢极华,讲究着排场,宣示着皇家与庶民之不同。当时的人真的会觉得这就是我们拼命守护的国家吗?值得吗?

有种悲凉之感,《觉醒年代》里_问留洋回来的博士胡适,中国该走怎样的路,胡适说不知道。当时的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中国该走怎样一条路,该走到哪去。究竟是复辟还是共和,他们磕磕碰碰地摸索着,寻找着适合中国的道路,寻找着拯救中国的一剂良方。无比感谢我们的前辈,在那般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黑暗里摸索着,双脚占满了泥泞,只为解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再觉得离谱的一个点,所有人都能看到清朝步步的衰败,却还是会为清朝的赏赐、谥号、官职……而疯狂。连进步青年胡适都不能免俗,会为见到皇帝而荣幸。在《觉醒年代》中我就不理解胡适,他究竟是和_一起的革命派还是如清朝遗老一般的保皇派,可能是我的知识储备不足,阅读书籍不多,对人物了解不够,才会有这些不成熟的见解。但是书读到这里 我想起《觉醒年代》中_的一句台词:“中国之所以这么糟糕,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不能说谁有错,每位先贤都曾为中国的生死存亡抛头颅洒热血,可能是立场不同。更有甚者为了谥号跳河求个“贞端”,满目荒唐。

一些凌乱的语言和不成熟的见解。

上一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250字(必备8篇)
下一篇:法布尔的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必备7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