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6篇)

个人学习 16 2023-10-15 16:28:15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1篇

周四下午,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

从银屏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浩同志——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矗立了起来,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远方。而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的红手印,又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务实、勤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2篇

这个电影拍的并不精致,内容如同工作成绩总结。我原本以为很多人会中途退场。但是两个小时的电影下来,并没有谁走动,更没有谁中途退场。陆续的有2~300人来,大家静悄悄的看。

我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尽管是说教,我依然经常会为故事情节而落泪。

一个小干部的包村,并不容易。好在他是省财政厅的人。要点钱,毕竟不是大事,有钱还是能干出点成绩来的。正如当年我们包村下乡一样,最后作典型发言报告的单位恰恰也是我们市财政局的人,人家财大气粗呀,政府的钱人家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是买好的,贴金的,花给谁不是花呢?

故事中主人的工作程序我是知道的,他所能做到的事情我也是能理解的,甚至他会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来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也是能想清楚的。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你干了多少对当地村民有益的事情。这很重要。

人,不是金刚。是人,就有情感。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目的,有原因,有动机。故事中省厅的副厅长说了这样一句颇有味道的话:当官的可以不干事,干事的可以不当官。沈浩下乡的动机其实已经并不重要,即便是他有天大的动机,毕竟他死在了工作的第一线。如果说他有动机,那么这动机也是为人民而死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着电影说事,其实电影中的故事离我们都有距离。大家更多的是看眼前,看现实,看身边的这些官员的行为与举止。有句话说: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我们怎敢说故事是美化,而现实是太糟糕呢?我们应该说故事是典型而现实却是个别,这样更合适一些吧?!大家能坐到影院中2小时而不离开,大家是在感动抑或是陶醉?大家是在寄托情感还是理想化一种精神境界?怎么故事与现实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中国的百姓很善良,只要你能为大家做点好事,哪怕是一点点呢,老百姓就会记得你,就会感念你。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大家能坐住于影院中感动于故事中的精神,其实那是心底对道德的呼唤,对良知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吧?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3篇

今晚我自主观看了《第一书记》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根据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该影片讲述了原本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干了多年公务员后,毅然放下优越的工作环境,抛下优越的生活条件到凤阳县小岗村进行挂职工作,并且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他为小岗村铺路、修桥,帮助贫困户,招商引资进行经济改革,让几十年来驻足不前的的小岗村大踏步的前进,赶上了中国经济的潮头,但当小岗村正在重现昔日辉煌时,自己却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道理,我们的人生价值何以得到体现以及我们如何去实现。通过沈浩请我们低下头来想一想,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一个无论从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应该严格要求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的我们,我们是不是缺失了沈浩的那种拼博奋斗的精神,我们是不是应该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们是在党的教育领导下的先进份子,就像我们经常写的那样我们将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在这样一个物质化的社会里,沈浩更多的就像是一个另类,当大部分干部将基层锻炼当做是晋升的踏脚板时,沈浩可以撇家舍业的在小岗村工作那么多年,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但他却本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看完这部电影后,就会发现,一段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日记,会让人真实的动容。电影采取的夸张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让我流泪。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么一个人,在这么一个地方,待了这么多年的种种奉献事例。

沈浩的一生虽短暂,所做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对百姓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他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百姓鱼水情深,一心为民谋幸福,他是党员的骄傲,党员的榜样。我要以沈浩为榜样,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希望在我们以后回首往事时,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我们就会自豪的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伟大的事业。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4篇

市农业局派驻我县龙门镇塘田村第一书记陈献萍开始在广西卫视大型公益扶贫节目《第一书记》展风采。这是我县第一书记第一次上广西卫视《第一书记》,作为同样身份的我,能第一时间现场目睹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能不激动吗?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

当晚,陈献萍书记带去了她“养殖大草鱼、塘田村改造”等扶贫项目计划,帮扶、延续了蔡紫阳、蔡子营同学等贫困孩子的读书梦。第一书记的产业扶贫行动和贫困孩子们的坚强好学品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全家老少,爱心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人士通过捐赠、鱼苗扶持、项目资助等形式,对塘田村进行捐赠和帮助。

电视画面上,陈献萍书记“身怀六甲仍驻村”、“‘风水先生’养大鱼”、“我的儿子叫‘基层’”等实际举动和驻村的点点滴滴,表明第一书记是真心为贫困村办实事、谋发展、留下足迹的,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陈献萍书记一心为民的.爱村情怀,赢得了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小学生们的爱护和好评。她在为我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赢得了荣誉的同时,也为我县顺利完成“十二五”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弘扬了正能量。

通过学习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对比驻村一年多来所做工作,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马朗村的第一书记,还远远不够。日后仍然得结合马朗村的村情村貌,充分利用、整合好扶贫、水利、发改、教育、农机等部门力量,在上半年已种植200亩软枝油茶、270亩超级水稻、建设马朗村儿童家园等基础上,加快马朗新村排水沟、旧供销社至二级公路路口、福全村文化楼、灯草村环村道路规划、灯草村三面光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而坚定全村3320名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5篇

俗话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便有这样一群历经风雨却依然祈盼阳光的村民。本期《第一书记》中,记者带我们走进了广西省xx县xx乡xx村。

跟随记者的步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石头,在石头与石头的缝隙之间夹杂着几块土壤,这边是村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农田。在这快袖珍的土地上,两个小女孩正在非常吃力的犁田。

他们就是采访中的第一对主人公——韦xx、韦xx。姐姐韦xx只有13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仅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还要抚养只有6岁的妹妹。当主持人问韦xx家里大人在哪里时,姐姐说:“只有一个爷爷。”当问到爸爸妈妈时姐妹俩却没有回答,只是低头抽泣着……后来在爷爷口中得知:“因为家里穷,在刚刚生下姐姐时,爸爸便离家出走了,后来,母亲因为家庭不堪重负,也相继出走了。说到这里,爷爷不仅潸然泪下,整个家里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但她并没有被贫困所击垮,而是勇敢的面对生活,同时,她不屈不挠的性格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在xx村的的另一个角落里还有一个女孩,她就是采访中的第二位主人公谭能静。能静自由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全家靠爷爷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家里的房子夏不避雨,冬不挡风,小能静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常常趁着课余时间上山砍柴。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能静并没有放弃学习,她勤奋刻苦,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谈及到能静的父母时,能静不禁哭红了双眼:她总感觉是自己的任性才让父母抛弃了自己。一下子失去了双亲的家庭就好像破旧的茅草屋,在风雨之中摇摇欲坠。还好在爷、孙两代人的努力下,生活还算是苦中有甜。

看了她们的故事,我深受触动,她们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和她们相比,我们生活的多幸福啊!在家里,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在学校,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对我们谆谆教导。想起那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每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依然渴望学习,从不轻言放弃,我们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所以,我们应趁着大好时光,趁我们还年轻,用炫丽的彩笔在纯净的白纸上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努力吧,朋友们我们的路还长,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去奋斗,去拼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6篇

近日,看了电教片《第一书记》后,心情难以平静,这种感受,除了感动、欣慰、敬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出的滋味。不管人家觉得沈浩这个书记是傻、是不值得或是不可思议,我始终都执意的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是我理想中的好书记。我们老百姓身边如果都能够多这样几个好书记,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只可惜,在这个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时代里,像沈浩这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愿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的人也许真的不是很多了。也许,这正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书记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党员干部、感动着老百姓,也感动着我们这么多时代青年的'真正原因吧?

确实,要到基层挂个职做个三五年的村委书记,并不是件太困难的事情,如果下基层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升迁的话,但是,沈浩书记不同,他是去做事的,是去为小岗村人民干实事、做好事的,他舍不得走,舍不得一次次为他摁红手印要求他留下的父老乡亲。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说他傻,说他自找没趣。是的,对于自己的妻子、女儿,还有白发苍苍的年迈母亲来说,他是真的傻了,一旦自己一走,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回头,从此,照顾家人的所有重担都将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对于那些和自己同样留在省城工作的伙伴,尤其是一个个提拔任用了,可自己依然两袖清风,这确实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傻,甚至对他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可是,他就是要把小岗村当成自己的舞台、把小岗村人民的幸福生活当成自己青春的追求、事业的起点,所以,即便带着非议、带着对家的不舍、带着对大城市舒适生活的眷恋,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踏上小岗村这片热土、踏上了小岗村第一书记这条不归路。

这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沈书记、这就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

搭桥修路、调查走访、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他一样都不闲着。哪怕为了让一位孤寡老人能够安心过年,他宁可牺牲自己合家团圆的机会等,他都做了。换做很多人,也许真的难以做到,但是,在沈浩书记的骨子里、在他年仅四十多岁的燃情血液里,他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为老百姓甘愿做孺子牛的伟大时代精神。小岗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亲兄弟、亲生儿子等,也许,这就是沈浩书记身上散发出的最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生命魅力吧?

山河悲泣,百姓动容,沈书记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老百姓,然而,通过这部逼真的影片,我们广大年轻人还是再次强烈的被沈浩书记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而他在影片中所说的那一句做事的不一定做官,做官的不一定做事也依然会警醒和鞭策着我们无数的年轻党员干部,继续踏着他的足迹,一路朝前、继往开来。此外,沈书记的事迹,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些人他们默默无闻,一辈子两袖清风,但是,只要他在位时,不求官、不跑官、不要官,一心只想着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干实事,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身居要职,老百姓心中装着的始终是他。而有些官,即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如果这种随心所欲是驾驭在老百姓的不幸和痛苦之上,那么,即便他声名显赫,总有一天,老百姓会将他完全遗忘。这就是为官之道,从政之本,也是电影《第一书记》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与人格洗礼。

上一篇:鲁滨逊漂流记流落荒岛读后感100字(实用8篇)
下一篇:余秋雨读后感800字(必备3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