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到天坛公园游玩。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主要有:圜丘、回音壁、祈年殿等建筑组成,1998年11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沿着主道,我们首先来到了圜丘。圜丘是“冬至”祭天的场所。它共有三层,每层有三条通道到达上面一层,每个通道有九级台阶,所有通道的台阶加起来共有九九八十一级,有九重天的意思。圜丘中心有一块圆形的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拍手或说话都会听到很大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圜丘上的响声是回音造成的现象。由于距离近,声音传播的时间快,几次的声音就会叠加在一起,耳朵来不及分辨先后到达的回声,所以听起来就觉得声音特别响。出了圜丘,沿主道向北不远就来到了有名的回音壁。回音壁是一座圆形的围墙。它围绕着皇穹宇、东配殿、西配殿。当人站在围墙里对着墙壁说话时,声音会在墙上反射。由于墙壁表面比较光滑和坚硬,声音在反射的过程中损失较小,所以站在另外一个方向的人能听到比较清楚、像从近处传来的声音。我想试试这是不是真的,就让爸爸到别的地方叫我。“媛媛,媛媛。”嘿!真是名不虚传,我侧耳细听,果然听到了爸爸叫我的声音。在皇穹宇的前方,我看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三音石”几个大字。这是因为人站在这块石头上拍一下手,就会连续听到三次拍手的回音而得名。为什么会听到三次回音呢?原来,在三音石上发出的声音会均匀地传到围墙的各个部分,并被反射回来,反射后的声音,经过圆心又继续传播,当它们碰到围墙又被反射回来,一般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三次回音。真没想到,这里看似普通的建筑,居然有这么深奥的科学道理。从回音壁出来,我们到了祈年殿。祈年殿远看就像一个谷堆,有三层,里面放有祭品和牌位,专门用于春季祭天,祈祷丰收。
今天来天坛的人特别多,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整个公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人在唱歌,有的人在用乐器合奏,有的人在踢毽子…
天坛以前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人们娱乐的场所,到处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祝伟大的祖国更美好!
今天是盛夏里难得的凉爽天气,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著名的天坛公园。
公园的南门是十几扇鲜红的圆顶木门,每扇木门上钉着九九八十一个铜钉,让人觉得庄重又神圣。一进门,只见绿色的“海洋”出现在眼前,满眼都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大树,中间是青砖铺地的古色古香的开阔大道,心里不禁赞道:的确是皇家园林的气派!
天坛公园有许多名胜景点,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祈年殿了。经过雕梁画栋的门廊,我远远就望见了祈年殿,它高大、宏伟,红墙蓝瓦、流光溢彩,稳稳地矗立在广场中央。
我和爸爸快步走到它的近前一探究竟,它有四层楼那么高,有一个鎏金宝顶和三层宝塔似的建筑,每一层的间隔都有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最顶端还有一块蓝底金边的匾牌,上有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祈年殿”。
祈年殿的内部更是瑰丽无比,大理石的地面一尘不染,黄色的帷幔、宽大的龙椅、檀木的屏风以及铜质的仙鹤、香炉等装饰品无不传达着古代皇族的气派,中央的四根通天柱,中层的12根金柱和最顶层的八根童柱,使这个建筑更加巧妙,屋顶的绘画更使人仿佛置身蔚蓝浩瀚无际的星空。我和爸爸不由得赞美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天坛是我国古代皇家建筑,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暑假,我有机会到此一游,真是令人高兴啊!
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有关于天坛的历史。天坛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原名叫做“天地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祷丰年的最大的古代祭祀性的建筑群体。天坛拥有两重坛墙,整体呈南方北圆的形状,象征着“天圆地方”。它是多么庄严、神圣,象征古代君王至高无尚的权力。
天坛是多么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天坛以规划布局、结构奇特和装体美观而著称于世。天坛有五大奇特的建筑: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圜丘坛,即祭天台。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祈年殿。祈年殿是祈祷平安、风调雨顺,祈求国家兴旺的地方。每年皇帝都会带着自己的嫔妃、大臣前来祈福。祭祀前,皇帝等人都会斋戒沐浴,以表对上天的诚心。接着,就是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上苍保佑国泰民安。祈年殿的主体建筑为圆形,四周环绕着圆形的台阶,每一层台阶都有龙头出水口,让人惊叹的是殿内没有房梁支撑,顶部雕花盘龙,房檐上巨龙飞舞,历尽百年也不倒,让人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匠们的独具匠心。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回音壁,这是一道高米,厚米,直径65米的圆形围墙。墙身的城砖是灰色的,磨砖对缝,光滑严密。站在东西两边的内墙根说话,声音会沿壁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听得很清晰,似乎在打电话,是不是很有趣呢?也许,这就是古代人民传递信息的方式,与众不同。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三音石。三音石是位于殿前御路的第三块路面石。站在第一块路面石上,一拍手,能听到一个回声;站在第二块路面石上,再一拍手,能听到两个回声;站在三音石上,再一拍手,能听到三个以上的回声,这便是其得名的原因。看着这普通的路面石,却能发出这神奇的声音,你是不是也感到奇妙无比呢?
今日,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个古老的地方时,不由地赞叹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终于可以去北京旅游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了好几天。
到了北京之后,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天坛公园。刚走到门口,我就发现它的瓦跟语文书中写的天安门城楼的瓦不一样,天安门城楼都是黄瓦,而天坛却是蓝瓦,蓝瓦象征着蓝蓝的天。这里的房子北边是圆的,南边是方的,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是皇帝的祭天场所,皇帝每年冬至都要在这里祭天,在祭天的前有一天,他都要斋戒,就是不近女色、吃素、沐浴。
我们跟着导游首先来到了圆丘坛,我们走上了圆丘坛的台阶,这里的台阶每层都是九个,因为九象征着最大,是最吉利的数字。走到最上面中间的地方,有一块扁扁的、椭圆形的`石头,这块石头叫“天心石”,它有扩音的效果,皇帝来祭天的时候要站在天心石上,这样,离他比较远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了。遗憾的是现在游客太多,天心石上几乎一直有人在讲话,所以,扩音的效果没有以前好了。
我们走下台阶,走进了天坛公园的另一扇门。刚进门,眼前就出现了三条道,中间一条是玉皇大帝走的,叫“仙道”,右边的那条是皇帝走的,叫“皇道”,左边的那条是官员走的,叫“王道”。我走在仙道上,这时,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只小鸟也在走仙道,有人在跳,它也跟着跳,不管有多少人从它身边走过,它也不怕。我看见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真是一只既勇敢又有趣的小鸟啊!
我们又走进了一扇门,看见了一堵墙,这堵墙叫“回音壁”,它的砖头之间都没有一点缝隙,以前还很光滑,还可以回音,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在东边的房间里休息,突然,他听见了一只癞蛤蟆在叫,连忙派了一位侍从去找那只癞蛤蟆,侍从从东边找到了西边,在西边的墙角看见一条蛇正在吞那只癞蛤蟆,他不由得对着墙,小声地尖叫起来:“有蛇在吞癞蛤蟆!”它这么一叫,回音壁立马回音,乾隆皇帝听得一清二楚。现在有些游客在墙壁上乱写乱画,回音壁不再光滑,所以,就不能再回音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看见了好多柏树,它们的树干上长了好多大大小小、凹凸不平的包,看得出,它们都有几百岁了。
天坛公园真是个环境优雅、气势雄伟的好地方。
同学们,你们游览过北京天坛公园吗?你们了解它的雄伟之处吗?在天坛公园那里,你们会学到很多知识,回想那一年,我和外公外婆一起游览了著名的北京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是北京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皇帝用来祭祀求丰年的地方,主要有圜丘坛、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组成,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游玩的这一天正值盛夏,天刚亮,五彩的朝阳早已被艳阳高照代替。我们怀着兴奋而急切的心情迈进了公园大门。一走进天坛公园的主干道,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凉意,这与外面的炎热截然不同,原来是两旁种满了高大的树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圜丘坛,外公先去看了外面关于圜丘坛介绍的碑文。外公告诉我,圜丘坛分为三部分:圜丘台,皇穹宇和神库。外公充当导游,带领着我们按照介绍一步步游览,走在被游人踏得光滑如镜的石板石上,自己仿佛迁移回到了古代。圜丘坛还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三条通道到达上面一层,每条通道都有九个台阶,所有的台阶加起来就有八十一级,有九重天的意思。外公告诉我,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级台阶都凝聚了古代人高超的智慧和血汗。
圜丘坛中心有一块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或发出任何声音都会听到很大的声音。这是因为回音现象才造成的巨大的响声。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可以让本是平淡无奇的石头变得有声音,有生命,这让我大开眼界,感叹不已。
我们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圜丘,来到了皇穹宇,皇穹宇的宫门是三座并列的脊式卷门,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显得特别美丽和耀眼。外公说,这在古代,那也是无比尊贵和奢华的,只有皇公贵族才可以欣赏到,今天我们普通人也有机会欣赏到,真是太幸福了。
我们一直往前走,引入眼帘的是祈年殿,这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里面是摆放祭品和牌位的地方。天坛以前是皇帝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神圣地方,现在却是我们大家娱乐游玩的场所,不管古代还是现今,这里一直都是繁荣昌盛的景象。
天坛真是宏伟、壮观,让人流连忘返,这一天,我不仅跟着外公游览了天坛公园,还了解到很多古代人的智慧和结晶,在这里我要说,祖国宏伟的古建筑和出类拔萃的文明实在太伟大了。
啊,祖国!我爱您的地大物博;我爱您的资源丰富;爱您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我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把您的未来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
今天我们小组一起去了天坛公园,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以其特殊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与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为了更好地了解明清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进入了天坛公园,公园占地约270万平方米,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只是大体对公园内部的景观进行了了解。天坛的主要建筑便是位于公园中心的祈年殿,它是北京的象征性建筑,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住”,高米,直径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节气。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天文知识,也是两朝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更是明清两朝传统文化的融汇。通过沿路一些旅游团导游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天坛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它不仅体现了古时“礼”、“乐”等儒家思想,还有“天命人从”、“象天法地”的思想理论。这些宏伟壮阔的建筑群也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那些鬼斧神工建造水平更体现了古人的美学思想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好地去了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就像这天坛公园一样。公园里有许许多多向我们一样的观光游客,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的还是专程从外地赶过来,就是为了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将公园内部的景观一一游览,但是通过回来之后在网上的查阅,我们发现,我们所游览过的地方只是天坛公园的冰山一角。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所以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再约两三个好友一起再次去体验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首都北京旅游,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天坛公园,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用于祭祀的场所,他们在这里祈求上天让这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走进天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种了许多参天大树,据说有的树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树下许多小喷泉不停地浇水,即使现在是夏天,也不觉得热。
往正前方看,便是著名的祈年殿了,“祈年”的意思是祈求丰年,过去皇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前来祭拜,站在祈年殿前,我仿佛看成见了一个皇帝,身穿龙袍,率领从皇子、大臣在这里三跪九叩,场面甚是壮观。
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皇穹宇。皇穹宇是用于摆放祭祀神牌的地方,它是一个圆形的建筑,表示天圆,上面覆盖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皇穹宇的周围有一圈围墙,听妈妈说,只要站在围墙的一头说话,另一头的人都能听见,这就是回音壁了。可惜由于以前的游客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在围墙上乱刻乱画,现在工作人员只好将围墙都围起来,没法亲身体验这奇妙的感觉真遗憾呀!
走过皇穹宇,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圜丘。圜丘中心有一块大石板,往外是九个梯形的石砖,往后依次是九的倍数。为什么都是九呢?听说古时候“9”象征着帝王独一无二的思想,象征着天,是最吉利的数字。我想:难怪都说“九五之尊”、“九重天_……
祈年殿的雄伟、皇穹宇的精巧、回音壁的奇特、圜丘的壮观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从空中鸟瞰,天坛公园就像是一串遗留在茂盛草地上的手链。一条贯穿始终自北向南的宽阔道路是它的链条。祈年殿、皇穹顶、圜丘坛就像镶嵌在上面的大小不一的珍珠。斋宫、万寿亭等宫殿亭院如撒落在一边的宝石。方圆千里的古柏树群就是放置珍宝的青草。
我们沿着“链条”参观着,两侧是呈纵横交列而栽种的侧柏,古柏林一眼望不到边。每棵柏树都显着巍峨肃静,似忠心耿耿的守卫。
绕过次要的皇亁殿,我已经按捺不住要同最璀璨的那颗明珠相见了。顺着石阶,我跑着跨过侧门,看到平生所见到过最壮观的建筑——祈年殿。殿堂的每层石阶,每层屋檐,都是一个个巨大的同心圆,屋顶金色的圆心在太阳的照耀下散着金光。三层高阁,被一层圆形攒尖式屋顶和两层环形屋檐所覆盖,檐上堆砌着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用木支撑,环绕着一周彩绘图纹。底部由三层汉白玉基座构成,石阶上,石栏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浮雕。殿内四根红漆的柱子上,画上金色的龙,中央摆上了天帝的牌位。我从门口退回来,远远地站在正前方,才将这一杰出作品一览无遗,它因对称而显得和谐,因阔大而显得宏伟,实在是太美了!
但即便是这样的美景,我也得继续前行,穿过壮阔的丹陛桥,我便看见了祈年殿的姐妹——皇穹宇。比起祈年殿的三层高楼,只有一层的它似乎是相形见绌了,甚至环绕它一周的墙壁也比它有名——回音壁。但在这拥挤的场面(假期时这儿人山人海),我无法领略到回音魅力,真是太遗憾了!但当我走近皇穹顶时却被惊到了,殿内八根金柱托着绘满图案的弧形屋顶。做工之精细,图案复杂巧妙,图像栩栩如生。在这个直径不过20米的小房屋中,竟有如此丰富且精致的艺术品,我实在为自己小看它而深感羞愧。
就像一条直线那么贯穿南北,现在南方还镶着最后一颗同样漂亮的珍珠——圜丘坛。其实它并不与祈年殿下的汉白玉基座有所区别,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又能体会到古代的匠心独具了。坛面中央为中心石,外铺九圈扇面状弧形石块,以第一圈九块石砖每向外一圈就递增九块石砖,以此意为“九重天”,古人多巧的构思啊!
天坛公园这串人类的“鬼斧神工”,雕琢的手链”,是中华文明的凝结和体现。真是精美之极,我不禁为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