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乡集中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基层新答卷》。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千方百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现代产业,组织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引进扶持、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四是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二、要以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把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要创新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重点抓好“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部门联建”工作,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和各种农村联合体上。二要创新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要要强化村干部学习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技能相结合。四要完善培训、待遇、管理措施,做好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使用工作。
三、要以维护稳定为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更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一要善于预防矛盾。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二要善于排查矛盾,切实掌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动态、信息和苗头,牢牢掌握维护农村稳定工作的主动权。三要善于化解矛盾。要和上访户交心、交朋友、结亲戚、感情上融化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上访户与乡镇干部融为一体。特别是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问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将其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要以为民谋利为目的。“为政之要,首在利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干部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感情要贴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所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其次,作风要务实。要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在深入体察民情上下工夫,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家访,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第三,民生要改善。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中央电视台系列报道《基层新答卷》有其深意、引人深思。报道内容涵盖了基层工作的诸多方面,作风转变、脱贫攻坚、拆迁征收、驻村帮扶、阵地建设等多方面均有折射。本人观后感同身受、触己体人。
——唯有干群连心,才能筑牢工作事业的落脚点。党员干部是否与群众“连心”,事关事业成败,事关民心向背。我们应学习报道的各个主角,走下楼、深入村、蹲进点,与群众心连心、面对面。让庄圩群众所想所盼变成乡党委政府的目标方向,让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成为干群连心的行动纲领。当前,我们要通过建档立卡工作这个最好的落脚点,让惠民政策落地,让民生工程落实。
——唯有真情为民,才能凝结广大民众的向心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心中有杆秤。从“五虎”等人的身上我们切实地感受到真情的力量,真情的伟大。从庄圩来看,五大工程蓄势待发,片区开发千载难逢,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变机遇为挑战,务实苦干、奋力拼搏,用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来凝聚民心、回馈百姓、发展庄圩,向县委县政府交上满意答卷。
——唯有甘当黄牛,才能强大干事创业的发力点。坚决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与政绩观,用程素侠这样的干部当模范,事业不求大、工作不贪名,点滴积累、微小做起。2015年,庄圩乡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完成了年初排定的40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累计投入9700万元,赢得了群众极大理解与信任,个人内心很受鼓舞与慰藉,也更砥砺了干事创业、奉献庄圩的更大信心与决心。
昨天下午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在会议室观看了五集央视新闻短片—基层新答卷。看后确实感触很深,自已虽然在基层乡镇工作近二十年,进机关工作也近六个年头了,看着短片的人和事,想着自已的曾经经历,对照新常态下的中央要求,有两点体会:
一、找准位置,体贴群众
福建屏南县的扶贫办主任胡小青心中想着群众致富,行动上常帮助群众致富;上海市大茫村的村干部 “下楼”办公,作为村干部来讲,找到了自已的位置,贴近了群众,方便了群众,群众才能拥护你;深圳到龙川县的扶贫干部彭均苑来说,是真心帮群众,实实在在为群众,从小事的“扶贫超市”做起;甘肃北关村的棚户区改造中,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细致入微到徐州丰县刘土楼驻村副镇长把自已完全融入于刘土楼村各项工作当中,为群众解决很多问题,得到了群众拥护。从以上无论是县级机关干部、乡镇领导还是村级干部确实在践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全没有架子,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很值得学习。以前自已在乡镇工作和群众接触较多,但到机关工作后,接触群众少了,主动下乡少了,群众观念有点淡薄,殊不知,党组织把自已安排在这个岗位就是为群众工作,是为群众服务的。今天再看看短片中的先进人物,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要时刻不能忘记自已是农民的儿子,无任何本钱不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对待群众要心有感恩。
二、内化于心,服务群众
1月26日,广电台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基层新答卷》系列报道,感受颇深。
一、群众的需求始终摆在第一位。
作为新闻媒体,观众的需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台的民生类新闻节目《1890民生直通车》的宗旨就是“关心群众利益 服务百姓生活”。我们的记者编导应带着感情去采访,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放在第一位。真正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只有办节目的人真正转变了思想,才能办好节目,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得到百姓的信任。
二、用心做节目,用情去采访。
广播电视是政府与百姓的重要沟通平台。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们要做到帮忙不添乱。1、要认真观察身边的热点新闻事件,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2、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利用媒体这个平台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社会的假丑恶进行曝光,营造良好的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3、要有奉献精神。电视从业人员是一个艰辛的职业,采编人员要有不怕吃苦,不怕受委屈的精神准备,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朝闻天下》栏目组近期播出的《基层新答卷》新闻画面,反映不同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在边远偏僻的艰苦环境下,运用现代人的聪明才智帮助地方实现精准扶贫的感人事迹,观后,颇感耳目一新。新的历史时期,贫困地区百姓想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光靠国家出台好的扶贫政策,如果没有过硬作风的基层带头人去引导,那么精准扶贫就会流于口头形式,工作落不到实处,极易陷入年年扶贫的“帮扶怪圈”,最终延误地方经济的发展,阻碍全国人民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的宏伟征程。作为基层工作带头人不仅工作作风要扎实过硬,更要善于发现问题、接地气、敢于担当,多替百姓着想,真正把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思路、新谋略向广大百姓讲清楚,以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我们做各项工作,只要多致力于责任担当,多行在其位、谋其政之实,多为基层群众着想,赤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工作理念,公而忘私,那么就不会有多少迈不过去的坎、攻克不了的关。